第三百五十八回 风云再起(二)(1 / 2)

加入书签

从发起进攻到到太阳下山,仅仅一个白天,顿王国军队便占领了拜王国的三座边境城市,深入拜王国境内七十多公里,要不是各支部队只顾着洗劫,恐怕就不是七十多公里了。

顿王国的军队一路凯歌,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占领城市后对老百姓倒是没有太多的骚扰,也没有强闯民宅,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只针对城市里的豪门和企业,对那些豪门和富人,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杀掉,比当年联军进入森王国都城还要决绝和粗暴,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对企业则是一律没收。

这个策略是顿王国谋士总结玛雅王国的内战提出来的,不得不说相当有成效,老百姓的财富有限,就是拿出十二分的力气也压榨不出多少油水,不像那些富豪,整个庄园都是财富,而那些企业收为王国所有,立马就可以创造财富,再加上怕抢劫老百姓造成难民潮,最终导致阿鲁多多地方政府的出面干预就得不偿失了。

当然,那些打着明帝国旗号的企业不在此列,这些企业不是顿王国能够动的了的,先不说明帝国的反应,单单阿鲁多多地方政府的怒火就不是顿王国能够承受的。

只是有一点顿王国不知道,实际上他们得到的只不过是这些富豪表面上的财富,实际上这些富豪的大部分的财富存在明帝国的商业银行里,这部分的财富他们拿不到,这些富豪断子绝孙后,自自然然的变成了明帝国商业银行的财富。

也许,战争的最大获益者就是那些银行家,就像原时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以亿记,再加上被战火摧毁的银行存单,那些存在银行里的钱,通通变成无主之物,全部进了银行家的腰包。

看到这样的结果,不知王景弘会不会在梦里笑醒,明帝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就是弘欣集团的。

第二天,顿王国军队没有继续前进,他们留在原地休整和消化胜利果实,令人不得不怀疑他们的真实战略意图。

如果目的是消灭拜王国,就应该一鼓作气打到拜王国都城,而不是让拜王国有喘息的时间,如果只是想获得拜王国的妥协和赔偿,又不应该拒绝拜王国的和谈要求,实在是令人看不懂。

为此,太平洋舰队指挥部还进行过一场辩论,最后是王景弘一锤定音:“都不用争了,可以这样认为,一是顿王国没有具备战略眼光的政治家,二是来自玛雅王国的谋士对这次的行动缺乏信心,至于我们嘛,看看形势的发展再说不迟。”

一天之内被顿王国占领了三座边境城市,拜王国在毫无准备的情形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拜王国都城一时之间人心惶惶,虽然顿王国大军离得还远,但当年顿王国大军兵临城下的情形历历在目,说不惊慌是骗人的。

拜王国王宫同样是慌乱一片,向顿王国提出和谈要求被拒绝,众人一时不知所措,不约而同的看向谋士,这个时候只能寄望谋士能提出最合理的建议。

这样的情况在玛雅王国经常发生,最常用的解决之道是坚守、谈判、与其他城邦结盟,最后是妥协赔偿,今天一早向顿王国发出的谈判要求就是谋士的建议。

谋士:“顿王国不接受我们提出的谈判要求,只能说明顿王国的欲望不小,他们志不在我们的赔偿,也许他们是想一举吞并我们拜王国。”

毫无疑问,拜王国上上下下最担心的恐怕就是这个,如果仅仅是吞并王国,保留众人的财富还不是不能接受,不就是换个国号,换一个国王嘛,就像森王国其他地方的富豪一样,王国没了,他们照样过着奢靡的人上人生活,只是从被占领的三座城市传回的信息,富豪无一例外被斩草除根,只有老百姓的生活不变。

这样的结果无论是拜国王还是王公贵族、商人都无法接受,以其这样还不如拼死一搏。

谋士:“为今之计一是加紧备战,利用沿途坚固的城池拖住顿王国军队的前进步伐,二是向其他王国求援,争取得到默王国和阿鲁多多地方政府的支持,三是尽快转移沿途城市的产业和富人家庭,那些愿意迁移的老百姓也在此列,让顿王国费尽艰辛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众人一想,为今之计也只有这样了,能抵抗多久他们心中无数,但转移财富和家人势在必行,对这些商业操作众人是轻车熟路,首先是带走能够拿走的财物,太过贵重的和大型的财物一是变现,二是放到明帝国的商业银行里寄存,卖只能折价卖给明帝国商人,拜王国的商人出售都来不及,更不要说买了,因此,大部分商人将带不走的财物寄存到明帝国商业银行,至于产业,搬迁来不及,只能折价卖给明帝国商人,一夜之间,沿途城市的产业几乎换了旗帜,明帝国的黑色旗帜在空中四处飘扬,就不知道顿王国军队看到后会不会吐血,反正拜王国的商人看到后是笑得天花灿烂。

向阿鲁多多地方政府求援,得到的答复模棱两可,只是说看形势的发展而定,到底是什么样的形势才会出面干预没有明确的定义,倒是默王国一口应承出兵,只是出兵的时间要看军队的准备情况。

很明显,阿鲁多多地方政府指望不上,而默王国也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