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回 风云再起(一)(1 / 2)
默王国王宫,众人静静的聆听教官的分析。
教官:“第一,顿王国不具备全方位的,即时的战场情报收集能力,也不具备组建快速部队的能力,因此,特种作战这种战争形式不应在考虑之中,最多稍为注意可也,世界上不存在一支能够独立作战的特种部队,他们的行动首先就受制于情报,试问各位,当时联军实施的斩首行动,如果没有我们太平洋舰队特战队的情报支持能成功吗?单有缜密的战术是不行的,那是最基本的条件,情报才是决定特种作战能否成功的关键。”
没有参加联军的大臣对具体的战役不了解,作为亲历者的国防大臣和王向华心知肚明,要不是太平洋舰队特战队及时提供情报,快速部队能不能安全走到森王国都城还难说,更不要说无声无息的进入王宫了。
教官:“第二,不要小看了那些为了保卫财富的商人们的决心,除非顿王国事先进行分化瓦解,只可惜顿王国不具备这样的思维和能力,因此,顿王国的行动刚开始可能会很顺利,随着深入拜王国境内,遇到的抵抗会越来越强烈,没有个一年半载,想要抵达拜王国都城不过是痴人说梦。”
顿了顿,教官继续道:“第三,也是最为关键一点,就是阿鲁多多地方政府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拜王国被顿王国吃掉,不是怕顿王国吃掉拜王国之后变得强大,而是因为战争引发的难民潮会导致阿鲁多多地方政府不堪重负。”
教官的分析丝丝入扣,令人不得不服,默国王开口询问:“先生,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应对策略?”
教官:“一是在与顿王国的边境摩擦中保持软弱的姿态,在麻痹敌人的同时助长敌人的骄傲心态,我们华夏有一句成语叫做骄兵必败;二是在顿王国入侵拜王国之后才开始集结部队,对外宣称是以备不测之举;三是在顿王国进入拜王国三分之一的时候以支持正义的名义向顿王国发起进攻,但不要宣战,为以后的谈判留下余地,具体的战术已经演练了无数次,相信王向华将军会执行得很好。”
这时候的教官也不知道太平洋舰队的真正策略,以他的理解就是维持一个不输不赢的态势,实际上这种理解完全正确,只是后续的操作想不到而已。
顿王国与默王国双方你来我往,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只不过拜王国还蒙在其中。
不久,顿王国的“策略”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不但骗过了拜王国,还“骗”过了其他王国,当顿王国的十万大军集结完毕,在一个烟雨朦胧的早晨,向拜王国发出了一篇檄文,随后向拜王国发起了全面进攻。
檄文如下:在联军以正义之师铲除了危害这片大陆和平的森王国之后,各王国本应在明帝国的指导下发展生产,加快文明的步伐,为人类的幸福做贡献,只是拜王国违背了当初的誓言,不顾各王国不同的法律与行政架构,肆意破坏各王国不同的风俗和文化,以永不满足的私欲巧取豪夺,更有甚者,暗中鼓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对抗政府,意图颠覆各王国现有政权,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顿王国愿意代表其他王国,以一己之力铲除这片土地上的毒瘤,现在,我们顿王国正式向拜王国宣战,不消灭拜王国誓不罢休!
好一篇檄文,妥妥的华夏风范,要不是出自华夏人之手,打死都不会有人相信,给人一种明帝国在背后支持的感觉,搞得太平洋舰队不得不出面澄清,重申明帝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国策。
经过了解,最后发现这篇檄文是一位在顿王国经商的华夏人写的,这家伙从小就对文学感兴趣,多年苦读满腔抱负,可惜到了考场因为紧张造成大脑断片,每每与功名擦肩而过,无奈之下转为经商,倒是有了些许成就,只是深埋在骨子里的文人梦想,不经意间会突然冒出来,当顿王国外交大臣找到他,希望其帮忙写一篇檄文时,这个商人二话不说一口应承,连应得的报酬都不要,一气呵成轰动一时,造成各王国疑心重重,忙不迭的要求太平洋舰队表态。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若果是明帝国在后面支持,那其他王国就要考虑站队的问题了,不仅川王国和牛王国,就是默王国都吓了一跳,连教官都不知所以,直到与太平洋舰队通信后才释怀,开始还以为太平洋舰队改变了战略呢。
毫无准备,毫无征兆之下,突然接到顿王国的宣战书,从拜国王到一众大臣震惊的同时感到莫名其妙,不是说好的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吗?不是与默王国摩擦不断吗?不是在与默王国的边境不断增兵吗?突然向我们宣战是几个意思?照理我们拜王国也没有得罪你们顿王国啊,最多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拿下了你们顿王国的几个产业,那可是我们拜王国商人用真金白银买下的,当时你们也是满意的啊,就算你们事后反悔,直接没收就是,用得着大动干戈吗?
怎么办?众人想到的是谈判,了不起就花点钱财,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钱财解决不了的事,如果有,再花点钱财,商人嘛都是一样的尿性,只要不是断其财路,都不会出现拼死一搏的场面,就在他们在商议对策,甚至在讨论拿出多少才能化干戈为玉帛时,前方传来顿王国大军势不可挡,已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