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回 新的战略(一)(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八十一回新的战略(一)

人口控制问题关系到明帝国长期的战略决策,不急在一时,众人纷纷表示将人口控制问题交给相关的部门研究,提出初步的方案再谈论,指出了人口问题的严重性,王景弘与马和的目的已经达到,遂将廷议的重点转到再次远征的核心上。

王景弘:“我的观点是,下一次远征三路并进,一路由东番(台湾省)向茫茫的太平洋进发,不设具体的目标,一个目的是寻找宜居的无主之地,为明帝国开疆扩土,另一个目的是寻找高产的动植物,为明帝国最终解决粮食问题提供有力的保障。”

王景弘:“另一路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向大西洋挺进,目的是寻找大西洋尽头的新大陆,寻找高产的动植物,关键的一点,一定要在印度洋与大西洋的交汇处建立基地,为明帝国的进出口通道提供安全保障,注意,基地的选择尽量是那些无主的岛屿。”

王景弘:“第三路海陆并进,陆上经奥斯曼帝国进入欧洲,海上经大西洋进入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还没有开通),目标是罗马帝国,这路大军的目的有几个,一个是打通明帝国与欧洲的大陆通道,维护通道安全,二是寻找欧洲的科技人才,以最优厚的待遇招揽这些人才,三是与欧洲的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这一路的海上大军只是配合陆路大军行动,关键时刻听从陆军指挥。”

王景弘将建议讲完后,众人深思,继而质疑和讨论。

兵部尚书:“王督的建议是建立在三支联合舰队的基础上,包括在南海马六甲海峡巡航的小型联合舰队,应该是四支联合舰队,而目前明帝国只有三支联合舰队,条件不成熟啊。”

工部侍郎:“这是其一,另一个是通信问题,海陆无法有效通信,如何做到配合?”

王景弘:“我的建议是着眼于未来,是在两年或者三年的时间内实施,我相信到时通信问题已经解决,至于第四支联合舰队,就看国家的决心,要组建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

看到众人带着疑问的目光,财政侍郎(从户部分离出来的新部门)开口道:“可能有人担心财政方面是不是能够承受,我在这里拍胸口承诺,财政没有任何问题,这次远征,不但没有消耗国家财政,而且直接和间接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对这样的远征,我认为还可以加大力度,多多益善。”

**主官:“有两年的时间,多少海军都可以训练出来,问题是,太平洋和大西洋那里到底有什么,是否值得我们国家大动干戈?”

马和:“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正因为不知道有什么,才值得明帝国花大力进行探索,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对未知的探索,花多大的力量进行探索都是值得的,就像从铁到钢,我们华夏民族花了一千多年进行探索才最后获得成功,这完全不是一个值得不值得的问题。”

农业侍郎(也是从户部分离出来的新部门):“对远征我举双手赞成,引进高产的动植物同样期待,但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引进后先进行试验,没有问题才能够全面推广。”

户部尚书:“为什么这样说?有问题吗?”

农业侍郎:“我们的农业专家已经发现,有些动植物在原地的生长很正常,一旦外部环境改变,有可能失去控制,对当地的动植物造成毁灭性的威胁,我们的专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外部入侵,不得不察。”

众人不解,纷纷将目光转向马和,希望这个科院名誉院长给与回答。

马和:“是有这种现象,这就是俗语说的,一物降一物,动植物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没有了天敌,就有可能出现野蛮生长,曾经有一个小岛,鼠满为患,渔民深受其害,有一次,渔民捉了几只野猫放到岛上,希望野猫能够帮忙灭鼠,结果呢,鼠是灭了,但野猫疯狂繁殖,到最后,连岛上的小鸟都被野猫吃光,在渤海湾海域就有一个这样的小岛,上面全部都是蛇,渔民称之为蛇岛,这就是证据。”

众人听后恍然大悟,纷纷表示科学来不得任何的想当然。

秦归,明帝国博物馆第一任馆长:“刚才王督的建议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提到,那就是寻找我们的同胞。”

咦,这个观点有点意思,是不是还有其他家族流落海外?还是秦归家族还有分支?众人带着疑问和好奇望着秦归,包括王景弘与马和。

秦归酝酿了一下语言才慢慢开口道:“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不但我们家族为了避祸远走他乡,应该还有其他家族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远走他乡,而且最近的考古发现,长江流域的良渚文明在四五千年前就开始向海外发展,他们同样是我们的同胞,当时的良渚文明航海技术非常发达,而且他们非常富有冒险精神,我想,或者在海外的某一个地方可以见到他们,说实在的,我对此非常期待。”

语惊四座,雷得众人外焦里嫩:已经过去了几千年,见面还能认出来?再说良渚文明的语音文字与华夏现在的传承并不一致啊。

谁知道这个时候,马和来了一个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