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消失的手艺、钓黄鳝(1 / 3)
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第二百零一章 消失的手艺、钓黄鳝
看着看着,目光总是不自觉地被猫窝里长出的猫吸引住了。
这只布偶猫的眼睛蓝得像星辰大海,那只橘猫的体重真对得起它的颜色,下面一只躺得未免太惬意了吧。
蒋非看了好一会猫咪,才把注意力重新放回猫窝上。
“程大娘,这种款式的,你可以编织出来吗?”蒋非点开图片给她看。
图片上是一个球状的吊篮摇摇窝,用支架支撑着,猫咪坐进去跟坐秋千似的。
程大娘细看了一下,点了点头:“可以做出来。”
“那我定一个这种,大小和你现在编织的猫窝差不多就行。”
“我加你微信,把图片发给你。”蒋非说道。
“好。”
程大娘拿过放在地上的手机,点了几下,熟练地打开了自己的微信二维码:“你扫我。”
蒋非刚想帮她操作来着,见到这一幕,默默收回了手。
他没想到程大娘的操作这么熟练。
村里很多五六十岁的人,用微信就会发个语音,打个视频,不会用它支付,也不会扫码加好友。
她这一手可以打败村里同年龄段百分之九十的人了。
程大娘是这一两个月以来,才学会熟练地使用微信的各个功能的。
蒋非把图片发了过去,接着在淘宝页面往下翻。
给黑煤球定了猫窝,不给球球定一个狗窝,说不过去吧。
“程大娘,我再定一个这种款式的,要大一点,给狗子当窝睡,长一米左右,宽七十厘米。”
蒋非给狗子选的窝就是简单的一个簸箕款式,椭圆形。
他把图片给程大娘发了过去,备注了尺寸。
“小非,狗窝尺寸大,编织起来耗时,可能要等三四天才能做好。”
程大娘解释道:“我手上除了这几个猫窝,还接了十来个竹篮。”
“我不急,慢慢来都行,你有单可以先做别人的。”蒋非说道。
“说起来,还是得谢谢你开了采摘园,有游客来村里玩,连带着我们家的竹编生意都好了不少。”
程大娘乐呵呵地笑道:“在采摘园没开前,我们每逢赶集日拿到集市上去卖,每次卖出的不多。”
“平时没人到家里买,不敢编织太多堆积着。”
“采摘园开了后,我们一个星期卖出的量比以往一个月还多。”
“有空时,我还多做了些小竹篮、果篮、果盘放着,游客过来看到喜欢就会买。”
“主要还是大娘你的手艺好,村里有这竹编手艺,还在编织的,也只有你了。”蒋非感叹地说道。
以前村里有很多老人会编织簸箕、箩筐、竹匾、竹篮、背篓……
挑东西的,装菜的,装稻谷的,各种各样的都有,还能编出各种花样来。
那些会竹编的手艺人,有些已经去世了,有些年纪大了,编不动了。
而年轻一辈的,基本没有人会编。
一门手艺,一旦不能用来赚钱,就会慢慢失传,没有人愿意去学。
毕竟人活着要吃要穿要住,没钱寸步难行,不能要求人吃不饱穿不暖,为爱发电耗时耗力去学。
竹编也是这样,买的人少了。
像农家用的箩筐、簸箕、竹匾等,大家更愿意买塑料的。
塑料的便宜又方便,相对来说,手工编织的要贵一些。
蒋非坐着跟程大娘闲聊,说道:“程大娘,你看网上的这些竹编猫窝、狗窝、兔子窝、仓鼠窝、鸟窝。”
“用竹子编织的各种宠物窝都有,你有空也可以做一些,应该会有养宠物的游客喜欢的。”
当下来看,宠物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火。
养宠物的人,即使对自己抠抠索索的,可买起宠物需要的物品来却很大方,舍得在它们身上花钱。
“咦,这不就是簸箕吗?下面加个架子就变猫窝了?”
“这个更简单了,洗菜用的圆筐,也当猫窝去了……”
程大娘看着一张张图片,就跟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震惊!
不便宜的猫窝、狗窝都是以前用剩的箩筐、簸箕改造的。
“对啊,随便改改就是各种宠物的窝了。”
蒋非笑道:“传统的竹编制品不好卖,说不定换个法子,竹编制品又被盘活了呢。”
“要真能被盘活就好了,能卖得出去,能赚到钱,才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
程大娘叹了一口气:“要不然等我们这一辈老去了,竹编手艺也就断了。”
蒋非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时代的进步,生活方式的变迁,导致曾经耳熟能详的吆喝声越来越远。
现代科技取代了曾经的手工劳作,一些民间手艺也慢慢被人遗忘。
比如锔碗、补锅的手艺人。
像瓷器或者是陶器这种易碎的东西,在碎了之后不舍得扔掉,那么锔碗的手艺人便会将破碎的地方重新锔在一块。
通常先是用金刚钻在瓷器的破裂处打上几个孔,然后将细小的钉子用小锤慢慢打进去。
最后涂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