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两地烽火(1 / 2)

加入书签

庐江县遭到了朝廷大军袭击。

作为九江郡面临江陵的门户,,此刻整个九江又基本防守空虚的情况下,韩鸿飞的第一想法,自然是回去救援。

毕竟九江郡可是自己的根基所在,绝不容有失。

“江兄,我必须回去救援江州,否则江州必失。”

韩鸿飞几乎是瞬间看向了站在一旁的人天宁王江瑞。

江瑞理解韩鸿飞,老家都要被端了,换谁也不可能还坐的住。但是城外有八万朝廷的兵马虎视眈眈,此刻出城回援,就不怕半路遭遇对方,全军覆没。

那可是六万朝廷精兵!

徐子明也是劝道:“王爷,城外大军虎视眈眈,万一在路上遭遇朝廷大军,在这几乎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我们根本毫无优势可言,到时必败。”

韩鸿飞虽然急切,但总归还没有昏了头脑。

听到徐子明这么说,自己也知道如今这般情况的确不适合从襄阳调兵回援。

但是江州作为其根基所在,也绝对不容有失。否则襄阳城内的九江士卒无论军心士气都将丧失。

该如何是好?

韩鸿飞几乎是本能一般看向了徐子明。

徐子明见韩鸿飞的目光望了过来,略微思索了一下,道:“王爷,襄阳虽不能调兵,然钱塘却可增援。”

“钱塘?”韩鸿飞眼睛一亮!

“对,钱塘,我倒是差点把他给忘了。”

钱塘在九江之南,与江陵九江皆有接壤,正是最佳的援兵来处。

徐子明又道:“庐江县与江州城距离按照步卒的行进速度约有三日路程,朝廷大军还有粮草辎重,行军速度必然更慢,我料大军攻克庐江之后,五日之后才能抵达江州,王爷可修书一封给钱塘王,叫他派轻骑行军,两日之内,必能抵达江州。”

韩鸿飞点了点头,连忙对一旁的副将招呼到:“快,快取纸笔来。”

立刻有人跑下城楼拿来文房四宝,韩鸿飞连忙拿起纸笔亲笔写了一封求援书,交由信使快马加鞭赶往杭州求援。

而与此同时,襄阳城外的陆明俊,正率领六万精锐步卒,正在不紧不慢朝着八十里开外的襄阳城行进着。

陆明俊望着隐约可见的襄阳城城郭影子,神色坚毅。

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就是襄阳本土人氏。

十年多前,还是少年的他,因为看到了襄阳王的车驾队伍,梦想着大丈夫当如是也的他,怀着一腔热血,加入了当时来襄阳招兵的朝廷大营,成了一位地位最低的军队士卒。

这十年来,他在沙场之上屡立战功,得到当今天子提拔,才一步步成为了如今的四品建武将军兼任兵部侍郎。

是的,江瑞对于他的情报收集的并不齐全。他不仅是兵部侍郎,还是朝廷四品建武将军,若非有这个武官身份,即便有兵部侍郎这个头衔,他也不可能成为大军副帅!

建武将军,这是实打实的军功战绩,若非如此,他甚至都不能坐上兵部侍郎的位子。

十年时间,他成功了。

而当初那个激发了他雄心壮志之人,如今却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

“天宁王江瑞……此战,我必败你!”

陆明俊的心头有一团火,随着他越靠近襄阳城,这团火就烧的越旺盛。

……

……

李梵的心情很复杂。

距离忠远侯大军出现,已经整整过去了两日。

这两日之内,大军已经完全出现在了庐江县城墙下,城头上的士卒,眼力稍好点的,甚至能看到那领军将领甲胄之上无法擦洗掉的斑斑血迹。

那是忠武将军张超护卫天子的证明!

而这普天之下,有资格穿这副甲胄者,唯有一人。

忠远侯,张云鹏!

李梵很郁闷。

他本以为庐江县一个小县城,最多也就是一个将军带着一万人马攻打。

可没想到,竟然是忠远侯本人,亲率十一万大军来袭。

那可是十一万大军啊,足足是庐江县守军的二十二倍啊。

看着正楼下密密麻麻几乎数不清的精锐士卒,李梵想死的心都有了。

一个五千守军的县城,十一万人攻打,若非亲眼见到,实在难以想象。

但这还不是李梵最郁闷的地方。

毕竟,十一万大军若是攻城,庐江县早就告破了,他也不可能还站在城楼上观察对方。

问题在于,大军只是将庐江县紧紧围住,却没有一点攻城的打算。

这让李梵很奔溃。

十一万人围而不攻,就算是一个没学过兵法的愣头青,也干不出这种事情吧?

庐江县粮草不多,但也能支持半月有余,你十一万人一天消耗的粮草要有多少?

随军携带的粮草足够你消耗吗?

若非忠远侯本身就是沙场名将,李梵都要忍不住怀疑朝廷这是无人可用,派了个傻子统军。

但也正因如此,李梵不得不怀疑忠远侯此举的真正意图。

思虑再三,李梵明白了。

这是个围魏救赵之计。

恐怕对方的意图,就是让自己发出求援信,让王爷调兵回援九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