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朝红日出(1 / 3)

加入书签

刘基在山坡上, 虽然听不见朱元璋和身边的将领们在说什么,可是也能够从动作中看出他们的计划。

陈友谅竟然在乱战之中逃出去了。

光看这逃亡的本事,确实是个能人。

在心里嘲讽主君敌人的同时,刘伯温迅速搭箭弯弓, 射出第二发箭矢。

船上的高百龄又是一躲, 身边的第二个纸人也遭了殃, 被他拿来当作盾牌。

这一个纸人倒地, 流出的也是鲜红色的血液。

看来它们生前都是活人, 意思就是——他们还未死的时候,就被人活生生地制成了纸人。

刘基冷笑一声, 从箭筒里又取出一根长箭,转瞬间又是一道划破长空的攻击。

这只箭穿过正在打扫战场的士卒、燃烧的战船、死人堆成的尸体、滚滚江水,穿过硝烟、呼喊与惨叫, 一路如同闪电, 预测了高百龄的行动,从半空中坠下,笔直地扎进了他的身体里。

不,并没有,并没有伤到他。

高百龄竟然在关键时刻化作了一阵轻烟,从甲板上消失,好像被风吹走了一样的不见了。

“去找条小船来!”

张德胜拿了命令, 火速去拉了一条船,召集自己的亲兵, 打定主意要把这份军功拿下。

而老朱同志这边的船其实不大行,他的地方没有陈友谅的大, 财力也不如他雄厚, 造船的技术也不如人家。

说点玄学的东西, 他是种地的、当和尚的、要饭的,陈友谅呢,他是打渔的,一个地上一个水里,可能他水性就天生好点。

陈友谅的船都造的又高又大,坚固皮实,朱元璋这边的船则小上很多,且秉持着有一个算一个的思想,还拉来许多渔船,那就更小了,飘在水上和叶子似的。

但巧合的偏偏是,陈友谅逃走时坐的小船,比那渔船还要小,只因为他太傲慢,太自信于自己的大船,所以才会疏忽了小船的准备工作。

他那边,张定边只能带着五六个人。

张德胜这里,渔船拉了十几个士卒,一路水花带闪电地划动,直扑他们而去。

他是当年的巢湖水军,后来投奔了朱元璋,水性极佳,他带过来的亲兵,也都是水军出身,一个个在岸上如狼似虎,在水里好似浪里白条,划桨划得像赛龙舟,几乎抡圆了胳膊。

“大家听着,前面那个就是陈友谅!咱们把他活捉了,回去献给大帅,功劳就是最大的!”张德胜搓着手,已经想到了自己取到军功的模样,“要活的啊!活的才最有用!”

一个划桨的士卒纳闷道:“将军,死的还好说,要捉活的,那可不太好办啊,咱们伤着他,不会还挨罚吧?”

“挨你个兔崽子。”张德胜扇他后脑勺一下,“活的就是没死!没死就是只要活着就成,留口气就成!你哪怕锯了他的腿,别让他死了不就行了?”

“拿回去活人,要什么金子土地还有房子,那都是有的!”

一听金子房子田地,亲兵们眼前都是一亮。

这话才实在,老百姓们来当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过不下去了,其次呢,就是受够了官员的欺压,想要跟着起义。

人都是活的,谁不想过的好点,田地金银,大家都想要。

眼瞅着船越来越近,陈友谅也难免开始沉不住气,惊慌着去思考对策。

“射箭!先射箭!挡住他们!”

张定边得令,举起长弓来,留着三四个人划船,剩下的都命令他们与自己一同拉弓。

十几发长箭发出破空声,直朝着张德胜的渔船而去。

张德胜立刻瞧见,喝道:“盾牌呢,盾,把盾拿出来!”

亲兵们应了几声,举起盾牌挡在船前,箭矢袭来,叮叮当当地撞在上面,除了声音大,没造成半分伤害。

“追!快点划!”

江水滔滔,四处散落着大战过后的残骸,诸如破布与木头碎块等,时不时还有几个浮在水面上的死人飘过。

两条船之间的距离虽然是不是因为这些障碍物有所变化,但总体上仍然继续缩短着,而且越来越快。

沿路中也不是没有将领试图来救援陈友谅,只是朱元璋这边的将军们也都得了消息,知道这是在追击敌方皇帝,努力为张德胜拦着人,一时之间竟没有什么兵能冲破他们的防锁。

陈友谅一巴掌拍在船身上,把手都拍红了,恨不得把这条船直接拍到散架,怒道:“康茂才!康茂才!他可真是条好狗!这样会为主人谋利!白瞎了我们当年的情谊!这个小人!畜牲!”

张定边不吭声,他知道这个时候陈友谅已经有些急了,陛下不是没有打过败仗,只是朱元璋是大敌,加上被人背叛,一时让他上头了。

片刻后,陈友谅果然深吸一口气,冷静下来,从怀里掏出一个纸人来,对着一个正从箭筒里拿箭的小兵道:“你的刀呢,拿来给朕用用!”

一把大刀被恭敬地呈到他手上。

他拿着这柄闪着寒光的刀,在摇晃的船上站稳,用力一划——

伴随着张定边惊讶的呼声,陈友谅竟扯开衣袖,在自己的胳膊上划出好大一个口子,鲜血立刻流出,幸好这口子不深,拿布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