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他的弟子(2 / 2)

加入书签

根刘大耳,也是绞尽脑汁让自己攀上了大汉的皇室宗亲。

出身,对于大汉这个时代的人十分关键,好的出身,让你领先在起跑线,能够得到好的教育,好的资源,最后甚至能得到好的官爵。而一个出身低微的人,根本没有教育的机会,一开始就输了一大截,就别说以后的高官俸禄了。

譬如关羽、张飞等人,出身就很低微,即使后来成为了五虎上将,仍然在史书上没有记载详细的出生日期,这就是所谓的“有死无生”的人,也就是因为家庭没有任何背景,所以资料无从查取。

而他们这些人,想要成名绝非易事,只能在杀场上冲锋陷阵,用武力去闯出一片天,这条路很是艰难凶险。

可是,多数人还是平庸的资质,没有像关羽和张飞那样的初始武力。

大汉时期的知识,基本上就是完全垄断的,全靠那

些大的私塾和学院传授。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机会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后的结果只有贫民更贫,贵族越来越壮大,最后导致贵族的野心雄起,开始相互斗争,引发乱世。

擦欧日建立的精英书院,招收的学生也有很多是流民,白天他们去农田工作,让自己的孩子们去接受教育,晚上回来,也能在学院上课。

当然,李牧寒也是明白这些流民,其实不了解知识的重要性,很多人甚至觉得学习是剥夺他们休息的时间,是在变相压迫他们,当然这些。全被李牧寒给无视了。

因为他相信,一旦他们开始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在自身有所改变。肯定会感受到学习的好处,慢慢地,就不会再有这种怨言,甚至还会感激自己,因为是他李牧寒让他们脱离了贱民的群体,跻身到了知识分子的行列。

所以李牧寒立下规矩,强制性地规定,晚上他们必须要上课,不然就不能住到李牧寒提供的宿舍中,继续流放当流民。

于是,享受到这种安定生活的流民,便不想再过苦难的日子。不想吃了这顿没下顿。即使心中有不满,也都不会离开这里,遵守着李牧寒定下的制度。

之所以李牧寒要赵云负责此事,是因为他在曹操的军营里是一名后起之秀,之前斩颜良诛文丑,已经在军中初露锋芒,再多些功绩,以后就有机会成为贵族和大官僚。

当然李牧寒

自己比赵云名气还响,但是为了避嫌,他就不亲自出面做这件事。

而且做先生这事也比较麻烦,需要比较沉稳的性格和耐心,而他恰恰最缺的就是这个。

赵云如果做了学院的武术老师,这好处可是大大的有。

以后培养出来的人, 都是他的弟子,说不定都是曹军未来的大将,大将是什么概念?那可都是统领千军万马的人物,一人拥有一支军队,在曹军中,像李牧寒这种领军三千人的大将比较少见,而大多数都是领军在二万至三万人的。如果是名将,诸如夏侯惇、典韦和许诸,最多时领军可达五万之多。

设想一下,如果赵云教导出这样的大将几十人,那会如何?

光凭师徒这层关系,赵云以后的人脉就会不得了,足以有翻天覆地的能力。

但是归根到底,赵云是李牧寒的人,最终受益的还会是他。

接下来说说华佗和福伯。

他俩一个是李牧寒的管家,一个是他的挚友。

让华佗去教流民一些基本的医术和一些关键时刻的急救措施。

李牧寒想着,到时候让他们部分人直接跟在羽翎军的队伍后面,起到后勤保障的作用。

而福伯最主要则是教授流民一些基本的礼仪和做人的道理。

其实也就是变相的洗脑,让他们去感恩李牧寒对他们的知遇之恩,这样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心里有个概念,他们始终是欠李牧寒一个人情。

虽然他们现在是流民

,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他们哪天不会凤凰腾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