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他的弟子(1 / 2)

加入书签

唯才是举,这是他最引以为傲的一个举措。

正是因为这个举动,曹操才在士子之中收获了颇为不俗的名望,从而在早期的人才数量上占据优势。

三国这个时代,人才还是相当重要的,就好像刘备之所以能起步,很多原因要归功于诸葛亮。

而赤壁大战,孙刘两家的联合,才能击退曹操,大部分要归功于周瑜。

真是诸葛亮和周瑜两个重要人物的出现,才让三足鼎立这个局面产生。

所以人才就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保证,是国力的综合体现。

国家要培养更多的人才,唯有开设学院,让人才去培养人才,日子久了,这个国家必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曹操已经完全明白了学院的重要性,于是说道。

“仲舒,你既然有想法,那就着手去做吧,为父支持你建学院~”

“如果需要什么先生,你可以和我说,我这里其他不敢说,但是手底下很多人都是精英~在你那个学院担任个先生,应该问题不大~”

“好的,爹,感谢您的支持~”

李牧寒笑眯眯的问道。

“但是精神上的支持就算了,我们来点实际的~你打算出多少钱?”

“逆子~又管老子要钱,看我不抽死你~”

说着,曹操又开始追打李牧寒

此后,为了学院筹钱的事情,李牧寒又多次进谏,最后次连赵云都去了。

“爹,你就出点钱,我可是在帮您培养人才啊~”

李牧寒恳求道。

“别说了,没

钱~上次已经借钱给你修路了,哪还有钱,你正当你老子的钱是大风刮来的~说要多少就要多少~”

曹操语气坚定,就是死皮赖脸,这次肯定不出钱。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赵子龙这次也跳了出来。

“主公,公子真的为学院操碎了心,您就出点吧~”

“好了,别说了,你们两个立即给我滚出去,罚你们给我去学院那边扫马路~”

曹孟德发怒道。

许昌荒郊野外,学院建造处,两个少年正拿着扫帚正在扫马路。

赵云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一时意气用事,真变成了扫马路的环卫工人。

只不过,他们现在所扫的,却是许昌郊区最大的一条路,李牧寒估摸着,以后一定把水泥路铺到这里。

除了派工人开垦荒地外,他已经在这里把学院的框架初步建成了,并且亲自提名为“精英学院”。

正因为对学院的重视,李牧寒将自己的全部班底都派出去了,三千羽翎军,全部沦落到去打扫院子,清理垃圾。

幸好李牧寒和赵云身体结实,所以干起来也是毫不费劲儿,感觉不到累。

为了这个“精英学院”,李牧寒还亲自为其写了一首诗。

现在的李牧寒,因为上次在诗词歌赋大会上惊艳的表现已经名扬天下,如今再动起笔来,也是丝毫不辱威名,只见行云流水之间,就写出了一篇创世佳作。

当然,这只是因为李牧寒重生之前,太过于熟悉诗词歌赋,所以

才下笔如有神,随便弄一篇放出来,就是一篇名作。

精英书院,其实就是仿照后来的科举制度所建立的书院,只不过现在暂时只有考试制度的审批,还没有建立什么官职,所以顶多也就算是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那种考试。

但是有个问题迫在眉睫,就是学院非常缺老师。

无奈之下,他只能让自己的管家福伯和华佗先顶上去。

然后还缺一个武术老师,在李牧寒的指名任命下,这件事,最终交给了赵云去做。

不出所料,听到李牧寒给予的重任后,赵云当即就是一副哭丧的脸。

可是无论赵云说什么,李牧寒就是不听。两耳一闭,就是铁定了心,一定要他去干读书先生,他再怎么说也没有用了。

最后看到赵云还是一副不乐意、欲言又止的样子,李牧寒一句话将闷掉。“怎么?赵云大将军,不会连小孩子都教不了吧?甚至于都不敢去尝试?是不是怕暴露自己才疏学浅?哈哈,将来我见到郭嘉、贾诩等人,一定要好好说说。”

闻言,赵云脸涨的通红,可是又不能对李牧寒爆粗口,最后只能生了会闷气,然后闷闷不乐地离开了。

李牧寒看着他的背影,也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其实李牧寒让赵云去干这件事,也是有他的打算。

要说在古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能够决定人一生乃至前途走向的。

毫无疑问,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知识!

知识决定命运,这句话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朝,实行的为官选拔政策是察举制,察举制就是选拔优秀的地方青年为官,但其实这是一个表象而已,最后真正上任的还是那些关系户,也就是贵族和现任官僚的后人或者亲戚。

真正能够通过察举制当上官,成为察举制的真正受益者的,全部都是世家大族的子弟!

这个事实,李牧寒可是比谁都清楚。

纵观三国,能在历史上够留下姓名的人物,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贵族出身的人物,哪怕就是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