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大理国的来信,高氏兄弟回大理(1 / 2)

加入书签

就在忽必烈北征漠北的时候,宋国击退了南下打草谷的蒙古骑兵。

蒙古骑兵败北,直接灰溜溜逃回开平城。

仇荣得知情况后一脸愁绪,不过他立马手写成密函,快马北上给忽必烈。

北征途中,忽必烈得知消息的时候异常惊讶。

但现在他的精力基本都被漠北王廷给吸引了,所以腾不出手。

就算南下,最快估计也要等明年。

所以他只能给仇荣的信函中,写着让仇荣密切关注南方,并且重新组建并完善当初的谍报机构。

因为忽必烈总觉得宋国将来会是他最大的敌人,所以他要了解这个敌人。

......

燕京

得知宋国击退骑兵后,赵诵的脸色并没有多少的兴奋,一切都在他的计算之中。

忽必烈虽然还是一个未知数,但至少今年不会入侵了。

不过等到明年,忽必烈还是会南下,到时候宋国北境的压力会骤然加大。

因此,赵诵早就命各地开始准备好迎战的准备。

而除了战争之外,最要紧的还是恢复宋国国力。

赵诵做的就是从恢复生产开始,恢复农业和小商品经济。

那些背井离乡的百姓,此时得到朝廷的征召,也开始逐渐回各自的家乡。

即便他们在山东过的日子还算富足,但土地是根,哪还有自己的家乡好,于是当初逃难到山东的百姓,此时听闻宋人收复中原之后,逐渐地回到各自的家乡。

而朝廷的红顶商人们在朝廷的号召下,也到了北方。

......

此时在朝廷的努力下,各地残破的地方开始焕发出生机。

燕京城。

新燕京的修建正在如火如荼当中,各地运送的材料也到了中都城外。

一切都慢慢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之上。

而就在此时,赵诵忽然就收到了南边来的信函。

他打开一看,却是高泰和写的。

其中一封是大理国的国书,这是高泰和以大理相爷的名义写的国书。

高泰和代表的大理国,希望与大宋结盟,永远缔结盟国。

同时因为大理国刚刚复国,高泰和希望宋国能给予援助。

赵诵想好了援助的名义,于是召来刘秉忠一行人商议。

最后以宋国给大理国茶叶、瓷器、丝织品、粮食,来换取大理国的矿产资源。

“只是不知道这高泰和知道后会不会气死?”刘秉忠笑着说。

赵诵道:“只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当年朝廷就曾和大理国贸易,大宋可是从大理国买了不少马、铜和铁,不过现在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卖马了?毕竟他们现在才刚刚复国。不过除了这些外,我还打算重开两国的榷场贸易,毕竟现在大宋需要很多东西。”

......

实际上,高泰和除了写国书之外,还写了私信,希望能见到自己的孩子。

赵诵也了解到原来自从高泰和收复大理之后,由重新立了段兴智为皇帝。

段兴智虽是傀儡,但高泰和非常尊重=这位国主。

毕竟当年就是段氏为王,高氏为相。

代代相传之后就成为了传统。

即便高泰和想要成为大理的王,此时也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更何况大理国在经历过蒙古入侵之后,国力已经不复当年了,高氏目前还是恢复大理国的国力为主。

见到私信后,赵诵下旨让高氏兄弟前来见他,并将私信交给高氏兄弟。

“高襄,高士彰,这是你父亲来的信,你們看看吧。”

实际上高泰和私下的时候就一直写信给高襄、高士彰,这点赵诵也知道,不过每次高襄看信和回信的时候都给赵诵看。

赵诵知道高氏兄弟是站在大宋的层面上,一切以大宋的利益为出发点思考问题的,以前就曾说过不回大理的话。

但现在高泰和已经主动出面了,赵诵不能因为私利而留高氏在身边,他要为国家利益考虑。

赵诵看着高氏兄弟:“如今你们父亲来信了,我希望能你们能回大理。”

高襄道:“可奴婢现在是官家身边的人,也是大内内官,是大宋国的人,不是大理国的人。”

高士彰同样的口吻道:“大哥说的对,我们是官家的人,是大宋国的人。”

赵诵对高襄、高士彰道:“看你们父亲年纪一大把的份上,作为儿子,就回大理吧。”

高襄突然道:“我怕我的父亲图谋不轨,做出伤害大宋利益的事情,他不止一次要我窥探临安的事情,不过后来被我拒绝了而已。”

“那毕竟是国事。”

听了高襄说的,赵诵就不信高泰和没有篡权的野心,毕竟整个大理国都是高泰和一点点收复回来的。

其中基本上都是高氏的心血,而末代大理国皇帝段兴智在大理国被攻下之后,被蒙古人封了大理国的总管,世世代代在名义上管理着大理国。

虽然大理北部现在还被蒙古人占领,但随着中原被宋国收复后,高泰和也带着人马去收复大理北境了。

而现在高泰和年老,极其需要自己的儿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