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责任与效率(1 / 3)
“你笑的那么诡异,是我说的有问题么?”
散会之后,集团仨大佬在杨林的办公室凑一起喝茶小憩。
杨林想着韩云龙方才的笑意,忍不住问了一句。
老韩摇摇头道:“说的是没有问题,咱们本来的计划就是这样,但咱们这么一来,集团的规模又得扩大不少,而且,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分公司的这些负责人提出新的行业理念,是他们自己兼营还是重新设立分公司。”
刘海洋一边吸溜着茶水一边蹙眉道:“先说好,要人提前打申请,别给我来突然袭击,干部储备已经严重不足了。”
去年开始,集团就从各分公司中层调集了一批人开展集中培训,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晋升的讯号。
只是随着各个分公司的发展,管理层的缺口也开始明显了起来。HR那边跟猎头的对接几乎成了日常。
“这个问题不是很难解决,主要还是看行业相关,如果关系相对紧密一些的,那就分公司兼营,如果行业差别有些大的,那就重新成立分公司。”
“市场上如果有同类型的小公司,咱们就……收购?”
“是这个节奏。”
规模的扩大,除了自营之外兼并与合作也是非常好的途径之一。
“这些活儿,我个人建议还是交给富和去做。”韩云龙想了想,建议道。
“可以,谁去做不要紧,主要是这些事情从现在就要做起来。如今咱们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跟前几年比起来完全不一样……”
杨林说起这个问题的时候,表现出了少有的凝重。
就像当初众合做飞信的时候,可以说是很精确地把握住了用户的痛点,免费短信的推出,让它在最短的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用户。
甚至于后来众合系的一些软件和应用,都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在市场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但是到了如今,众合再想要事事都走在所有人的前面,这种难度跟以前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一方面是互联网的红利大家都能看得到,而这个世界上又不缺有想法的人。
真正让杨林有这种切身体会的,就是当初他想着做外卖平台的时候。
在他的记忆中,外卖平台火起来是4G网络普及之后,也就是2014、15年之后的事情。
但韩云龙却告诉他,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外卖平台在运营了,虽然做的很一般属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很显然已经有人开始在做了。
而同样在那个时间段出现的网约车,同样在2012年的时候就已经被提了出来。
这让杨林莫名有了一种紧迫感,因为他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虽然有先知,但在这个行业内这种先知能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先知”实在是个未知数。
极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他自己认为的先知,实际上已经有人在搞了。
杨林有不少的缺点,但他的优点同样突出,那就是绝对不头铁,且从来都不会认为自己一定比所有人都强。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不是随便说说的,他之所以能从一个普通人到拥有此时的财富和地位是凭借着什么,杨林自己心里很清楚,而他本身的能力足不足以支撑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杨林也是时刻心怀敬畏的。
自己身边的伙伴在提升,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直都在成长。
集团目前的状况良好,那就一定要延续下去。
让所有人都保持一种向上的活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提升效率同样也是十分必要的。
集团多元化是必须的,但杨林的目的更多的是让所有人都动起来。如果集团上下都处于一种安逸的状态,思维逐渐僵化,那么这就距离衰落不远了。
众合是他们几个人一手建立起来的,如果说刚刚成立那会儿,还有人想着套现离场,但是现在就完全不存在这种环境了。
众合上下三万人靠着公司吃饭,以后可能更多,这对于杨林等人来说是彰显成绩的体现同样也是一份责任。
如果不能让集团越来越好,后果是十分可怕的。
“另外,我们中层以上的管理,要时刻了解市场信息,如果他们不能创造出新的东西和趋势,那么任何新东西、新趋势都要第一时间掌握。”
这是退而求其次的一种办法,“创新”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杨林也知道并不轻松。
“实在不行……大舅哥你就给他们指点指点呗?”
刘海洋专精内部管理,对于业务上的事情涉及的并不多,不过在众合创业初期,他同样也做过一些具体的事情,只是后来在技能加点上他没有太重视业务而已,但这并不意味着刘海洋对于业务上的事情一窍不通。当初他可是很清楚地记得,集团内很多产品都是在杨林的授意下做出来的。
在当时,那可都是十分“先进”的存在,刘海洋没有考虑太多,他只是单纯地相信杨林的眼光和对于用户心理的把控,如果各个分公司给不出好的创意,他觉得这活儿让杨林去干绝对没问题。
“别闹,众合如果到了做什么产品都要老板出面的地步,那还不如分分行李大家直接散伙得了。”不等杨林回答,韩云龙直接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