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番外二】流水账,蒸两个馒头(5 / 6)

加入书签

,谁让你一年没陪过孩子呢?”

作为父亲,未能尽到责任,还非得要闺女认自己是有点牵强了。

沈怿果然开始认真的反思。

书辞缓缓道:“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对你,我觉得并不难。”

“你高看我了。”他对小孩子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不是高看,你就没感觉……”书辞勾着他脖颈,忽然浅笑开口,“瑶瑶很像一个人么?”

“谁?”

“像你。”

“怎会像我。”沈怿摇头,“不是更像你?”

她并不着急解释,只颇为神秘的扬眉,“你往后就知道了。”

但是往后……

沈瑶仍旧对他保持距离,充满戒心,仿佛这个从天而降的爹更像个招人烦的不速之客。也不知书辞口中的那个“知道”究竟是指的什么。

沈怿觉得她说的并不全对,沈炼的暴脾气是源于他,而沈瑶则完全不同,她很文静,不爱闹腾,生来就是个秀气的姑娘。

而这一点也不像书辞。

不过女儿家温婉些没什么不好,今后长大了会更讨人喜欢,倘若不那么排斥他的话,沈怿想必会非常满意现下这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小孩子的厌恶是不加掩饰,写在脸上的。

他不会哄,也没耐性,很快便选择了放弃,破罐子破摔。

然而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总猝不及防的发生,派去南疆小国的使臣失踪了,人是高远护送的,此事过错全在他,的确没什么好辩解。

可恰好遇上沈怿心绪不佳,当场就发了火,把一帮手下训了个狗血淋头,鸦雀无声。

其实相较从前,训人已经算是最轻的了,没动手开那间暗牢,众人已是谢天谢地,分外老实的垂头等挨罚。

偏不巧,沈炼带着妹妹路过花园,把这一幕尽收眼底,他是没什么,早就司空见惯,沈瑶却一个愣怔,毫无征兆的,“哇”一声哭了出来。

简直平地一声雷。

在场的几个大男人包括沈怿在内,全都懵了。

等回过神时,双双手足无措,各种法子轮流试了个遍,这小姑娘的眼泪比洪水还厉害,压根收不住。

沈怿只能让人先去找书辞,在原地里不安地踱步,实在是头疼,到底还是把她抱起,来来回回的走。

杯水车薪谈不上,倒有几分火上浇油的架势,越哭越厉害了。

最后还是沈炼灵机一动,不晓得从哪儿找到一张生锈的面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他套上了,沈瑶的哭声才渐渐平息。

书辞约摸是在午睡,侍女没敢打搅,上来把小郡主抱走的是她奶娘,临行前还连声朝沈怿致歉,后者挥了挥手,显然已没脾气了。

好不容易送走了这尊大佛,一干人等齐刷刷松了口气。

直到此刻,他才隐约感觉有哪儿不对劲。

夜里将睡之际,沈怿冲书辞问道:“你到底每天给女儿看的,是什么画像?”

提起这个,她立马兴致勃勃地从案几后取出一卷画。

展开来一瞧,果不其然。

他咬咬牙,把画抖了抖,几乎快贴到她脸上,一字一顿:“带面具的?!”

书辞无比认真地解释:“这个比较好看。”

“……”

还说女儿像他,哪里像他了?这母女俩的喜好分明是一模一样!

沈怿极力调整呼吸,仍旧没忍住,沉声叫了句“言书辞”啪的一下把手边的靠枕扔了过去。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沈怿父女二人的沟通都是经过那张面具,尽管他心里很不悦,可还是不情不愿的坚持了下来。

大概也是当了爹的人,在包容上,他居然有了很大的改变。

时节从秋入了冬又从冬转到春,初春,王府中的小池塘刚刚破冰,水面上浮着细细的一层冰渣。

沈怿出了书房往外走,脚下的泥土散发着青草的香气,有绿色重新破土而出。

他看着又一年的万物复苏,忽然感觉,自从那些事情落定后,日子一日过得比一日快了,五年的时光仿佛在眨眼之间,什么长公主、肖云和、青铜麒麟,都像是上辈子的事了。

而那些旧时的记忆愈渐模糊,连偶尔回想起,细节之处也开始朦胧不清。

池塘边,站着个矮小的身影,依然搂着她的布老虎,只是目光专注地平视前方。

这个再寻常不过的背影莫名的熟悉,似乎在梦里,或是许多回忆中见到过。

有那么一瞬,沈怿觉得自己明白了书辞那句话的意思。

水面的浮冰上悠悠飘着一个藤球,不是很精致,但看得出是被人经常把玩的,表面上的纹路被磨得很光滑。

沈瑶就巴巴儿地站在那儿,不吭声,也不离开。

老嬷知道她喜欢,想去找人帮忙捡,可一时半会儿又不敢留下她孤身一个。

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有股劲风自耳畔划过,黑色的影子一路涉水,在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

捞球,转头,回身,一气呵成。

沈瑶看得发怔,只见那个分外高大的人在她对面落下,停得稳稳当当。

沈怿把手里的藤球随意玩了两回递给她:“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