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番外)(3 / 7)

加入书签

赵珩偏头亲她。

苏绾瑶瑶头,开始帮他批阅奏折。

明天中秋,她今晚要请他吃火锅,准备好了才进宫的。

为了这顿火锅,她让秦小宝帮她找来刀工最好的师傅,负责切牛肉。

在现世时,她有次参与的项目,恰好在著名的什么都吃的省份,尝过一次当地的牛肉火锅后便念念不忘。

在项目地待了一年半,她逮着机会就去吃,把牛身上各个部位的肉都吃了一遍。

还吃到了最好味的牛杂。

头两年她就想着要开火锅店,后来各种忙,这件事就一直拖着。

钱东家也是个实在人,给她预留了一处非常适合开火锅店的宅子。

那宅子离太平坊不远,带着四个很大的别院。

原房主是个被革职的官员,这宅子便放了出来。

她重新规划后,将前院的大门拆了建起三层木楼,做堂食的大厅。

四个别院分成八个小院,开了三处门,随便从哪儿进都不怕人太多,撞到熟人或者上司。

她还根据不同的分区,设计了不同的会员卡,店里的小二会根据不同材质的会员卡,将客人带去不同的院子。

其中一扇门只有她能开,今后谈生意或者会友,可以去火锅店,边吃边谈。

到了夏天再开发其他的菜式,主要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苏绾批阅了完部分奏折,低头一看,赵珩枕着她的腿睡过去,禁不住摇头。

看他的黑眼圈就知道,这两天晚上他没好好睡。

今年中秋,赵珩给朝臣放了三天假,孙来福估计是怕他出宫不回去,把所有的奏折都搬到御书房。

苏绾摇摇头,伸手拿了另外一支笔过来,将各地官员上报的问题分类出来,仔细统计。

关于荒地如何租给百姓的,有十三个县的知县奏请批复。

奏请继续减免税赋的有个一府一州三县,都在南境。

要求工部尽快派人实地划分水渠,防止百姓乱挖乱开的,一共有四县一州,都在北境。

奏请一年后嵩山封禅的,有三十几份,都是长期在汴京的朝臣。

苏绾统计完毕,又拿起奏请封禅的奏折,一份一份慢慢往下看。

趁着东蜀和南诏内乱不止,北梁这一年休养生息,盐的储备已经够北梁用上三年。

粮食储备足够应付三次大规模的旱灾。

根据陆常林派下去的人的统计,北梁国中如今还有三分之一的百姓吃不饱,还不到歌颂的时候。

这些朝臣,估计是吃太饱,消停没多久就又忍不住想作妖。

苏绾把这些奏折整理好,放进写着该细查的筐里,继续批阅剩下的奏折。

花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奏折批阅完毕。

她放下手中的朱笔和墨笔,叫醒赵珩。

“夫人辛苦。”

赵珩惺忪睁开眼,坐起来抱了抱她,下巴搁到她肩头上含糊出声,“晚上吃什么,我没让孙来福准备晚膳。”

“到家就知道了。”

苏绾反手捏他的耳朵,“有人又想给你塞女人了。”

赵珩漫不经心地应了声,偏头看向用来装奏折的竹筐。

去年她入宫陪过他一次,为了方便他清楚那些奏折要尽快处理,那些是废话连篇,那些心思不端,她带了几个竹筐跟着。

批阅过的奏折都分类装到筐里。

“塞女人?”

赵珩拿起该细查那个筐里的奏折翻开,彻底精神过来。

他已经有一年没杀人,这些人怕是脖子又痒了。

三十多个人商量好了一起上奏,明年恰好丧期满,提前一年便是被反驳他们也能找出理由,说先筹备并无不妥。

“回家,等收了假就安排人查他们。”

赵珩丢开奏折,牵着苏绾的手起身,“我饿了。”

收假后,谁敢跟他提后宫他就让谁住到后宫来。

“我也饿。”

苏绾嘀咕一句,收起食盒拎出去。

走出御书房,外边彻底黑透了,明月高悬。

孙来福估计是收到消息,拎着个食盒等在门外,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今夜不住宫里,帮朕好好守着。”

赵珩拿走食盒,刚迈出脚步就被苏绾拉住。

他狐疑偏头,那张百看不厌的殊丽面容浮起淡笑,将手里的食盒递给孙来福,“下边那层有几个月饼,整个汴京独一份的口味。”

“老奴多谢皇后娘娘。”

孙来福眼里闪着泪花,抖着手接过食盒,“陛下放心,老奴一定守好皇宫。”

“去吧。”

赵珩低低说了声,和苏绾一起走下台阶。

孙来福这两年眼看着老了很多,尤其是他和苏绾成婚后。

一开始他夜里出宫,孙来福总不敢睡,天天早上都要等着他入宫了才安心。

这一年已好了许多,爱操心的毛病还没改。

“老奴遵旨。”

孙来福哽咽一声,拎着皇后给的食盒,站在御书房门口目送他们出去。

皇后要是能住在宫里就更好了,将来有了小皇子他也能帮着照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