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赵构秦桧绝配组合登场,赵匡胤气到破防,沙俄怂了?(3 / 6)

加入书签

主持议和之事。  紧接着,赵构又将秦桧升为参知政事,成为副宰相的一员。  画面中,一名大宋使者正在宣读赵构册封秦桧为参知政事的旨意。  “……忠信行于异域,威名扬于虏庭。”  “……安社稷为悦,尝抗死以力陈;与鸟兽为群,卒奉身而旋返。”  “乃当代之苏武也!”  至此,秦桧正式成为了大宋宰相们的一员。  秦桧如此飞速提升,大家都知道他已经是皇帝赵构面前的大红人,自然有不少趋炎附势之徒纷纷前来投靠。  在用一段时间培植自己的势力之后,秦桧终于露出了隐藏在黑暗中的獠牙。  秦桧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要除掉此时大宋的正宰相范宗尹,自己上位!  于是秦桧暗中指使礼部侍郎季陵上书弹劾范宗尹,说范宗尹当年曾经在张邦昌的“伪楚”政权之中任官,属于对大宋不忠不孝,不应该继续担当相位。  但范宗尹也不是一个每天只会照镜子的人,他也是当过宰相好几年的政坛老油条,手段和属下势力一样不缺。  在一番交锋之后,攻击范宗尹的季陵被免去了礼部侍郎的官职,秦桧的图谋遭到了挫败。  不过秦桧也没有完全失败。  经过此事,赵构心中对范宗尹的不满也悄然多了几分。  偏偏就在此时,范宗尹又做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  画面中,范宗尹和秦桧两人站在了赵构的面前。  范宗尹道:  “陛下,太上皇时期过于滥赏,导致许多官员品级过高,官职兼任极多。”  “如今大宋已经开始安定,新朝应当有新气象,当夺其多余官位,以节省朝廷俸禄支出,也可为新人开辟道路。”  赵构闻言不置可否,看了一眼旁边的秦桧。  秦桧忙高声道:  “陛下,范相公所言的确是精辟入里,让臣佩服。”  “臣以为,只要按照范相公的意思进行改革,国库一定能节省更多的收入,大宋也能腾出更多官职来封赏有功者,为陛下更好地招揽天下士人之心。”  在授意季陵弹劾范宗尹失败后,秦桧立刻意识到自己暂时还不是范宗尹的对手。  于是秦桧果断摇身一变,成为了范宗尹最忠实的狗腿子。  果然范宗尹在听到了秦桧这番话之后不由露出笑容,对着秦桧点了点头。  秦桧当初能顺利回到绍兴府觐见赵构,范宗尹这个宰相在其中也是发挥了不小作用的。  从这一点来说,范宗尹自认为是秦桧的恩人并不为过。  范宗尹甚至都没有识破季陵是秦桧党羽的事实,把秦桧视作忠诚心腹。  赵构看到范宗尹和秦桧都这么说,心中也有些意动。  两人说的这件事情,还真就是一件正事。  宋徽宗执政末期,国库因为奢靡享受而亏空,宋徽宗本人就开始大肆卖官。  宋徽宗手下的蔡京、童贯、梁师成等“六贼”也有样学样,各种卖官。  这就导致了大宋官职泛滥,甚至到了商人们也能买个小吏的职位,享受一波朝廷编制的地步。  有好事者曾经吐槽过,大宋过百万的总共有两种人,一种是每天无所事事的百万禁军,另外一种就是在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各种官吏。  由于靖康的突然爆发,再加上接下来几年赵构一直忙着逃命求和,也没心思关注这些破事。  眼下在各路战场上先后击败金军,议和的事情也已经有了眉目。  大宋朝廷这边也终于有精力来重整内政了。  大宋政权基本上已经被金军的这几次南征打得稀烂,各地的官员、溃兵、将领们许多都是表面上效忠大宋,实则自立山头,压根就不鸟朝廷,更不会给朝廷运送一兵一卒,一石粮食。  这种情况肯定是不能继续下去的。  没有地方上的兵源和税赋,赵构怎么能当一个好好享受的皇帝?  于是赵构点头道:  “好,那此事就由两位卿家着手进行处理吧。”  秦桧忙道:  “陛下,臣最近忙着跟金国议和的事情,实在是分身乏术。”  “范相公能力卓越,乃是大宋的中流砥柱,此事陛下尽管交给范相公,必定能处理得妥妥当当。”  范宗尹一听,心中越发高兴了。  不愧是我老范的心腹,一点都不抢功。  这就很好嘛!  赵构闻言,倒也没察觉有什么不对,道:  “也对,议和毕竟是一件不能分心的大事,那两位爱卿就各自行事吧。”  秦桧回到了自己的府中,见到了妻子王氏。  王氏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女子,而是出身名门。  她的爷爷王珪曾经在宋神宗时出任过宰相,是真正的大家闺秀。  秦桧之所以能安然无恙地抵达金国并成为完颜挞懒手下的奴才,王氏在其中也是出过一份力的。  怎么出力的?  嗯,一名弱女子在异国他乡当俘虏,还能提供给金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答案其实是非常明显的。  完颜挞懒对王氏也算是青眼相加,虽然王氏此时已经是三十来岁的半老徐娘,但一路在外征战也没少叫王氏进帅帐里“谈心”。  王氏这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对喜爱附庸风雅的完颜挞懒而言,是非常讨他欢心的。  作为完颜挞懒忠心耿耿的奴才,秦桧自然是毫无意见。  反正王氏最后也没有怀孕嘛。  如果有人觉得这只不过是秦桧为了保命而忍辱负重,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回归到大宋之后,这对夫妇竟然还是异常恩爱,相敬如宾!  秦桧不嫌弃给金国人暖过床的王氏,王氏也不在乎秦桧在金国人面前点头哈腰当奴才的谄媚。  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