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赵构秦桧绝配组合登场,赵匡胤气到破防,沙俄怂了?(2 / 6)

加入书签

白,完颜挞懒的确是损失惨重,无力再继续南下了。  而且秦桧和完颜挞懒的关系……  楚州的劝降信,再加上如今秦桧的力荐,赵构哪里还不明白其中关节?  赵构暗想:  “秦桧这家伙,应该就是完颜挞懒放回大宋,想要促成两国和谈的。”  “嗯,完颜挞懒既然打了败仗,在金国皇帝那边须是不好交代。”  “若是他促成了大宋和金国之间的和谈,那就是一份功劳,之前战败的事情自然也可以翻页了。”  赵构在想明白了完颜挞懒和秦桧的立场后,嘴角的笑容越发无法掩饰,笑着开口:  “秦爱卿啊,你说的实在是太对了。”  “朕是真的觉得,你就是上天派给大宋和朕的使者啊。”  “这样吧,朕等会就下旨任命你为礼部尚书,由你全权负责跟完颜挞懒以及金国方面的接触。”  “只要你能促成议和,你就是大宋的大功臣!”  赵构并不在意秦桧回归的真相,也不在意秦桧究竟和完颜挞懒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承诺。  只要秦桧、完颜挞懒两人能帮助赵构议和成功,赵构一点也不介意给他们好处。  况且,如果真能通过秦桧搭上完颜挞懒这条线,赵构就有办法通过完颜挞懒影响金国朝堂对大宋的开战决策,就更有希望避免接下来和金国的战争。  有这么多的好处在,区区一个礼部尚书算什么?  秦桧闻言,也是心中激动。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这一次回归大宋竟然如此顺利。  竟然能在第一次面见赵构就将其说服,而且还获得了礼部尚书的官职!  秦桧赶忙跪下:  “臣多谢陛下恩典!”  赵构看着下跪的秦桧,表情不由古怪。  大宋对士大夫是非常优容的。  按照常理,这种时候秦桧并不需要下跪,只要长躬及地行礼即可。  要在见到正式册封官职旨意的时候,才是下跪的正确场合。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秦桧之前在金国,怕早就已经是跪习惯了,所以才忘记了大宋这边的礼节!  秦桧此时也回过神来,表情有些古怪。  赵构咳嗽一声,呵呵笑道:  “好了秦爱卿,起身吧。”  顿了顿,赵构又提起了另外一个他很关心的话题。  “对了,关于北边刚刚立国的伪齐,你有什么看法?”  所谓的伪齐,就是之前在金国朝廷之中讨论的,在中原建立的傀儡政权。  伪齐政权疆域  前几天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已经下令,正式册封原大宋济南知府刘豫作为“大齐国”的皇帝,作为大金国皇帝的“子皇帝”。  为了表示名正言顺,完颜宗翰等人甚至还强行逼迫俘虏的宋朝军民,弄了一出“万民拥戴”“空巷劝进”的闹剧。  在继伪楚之后,第二个由金国扶持的傀儡政权“伪齐”就这么闪亮登场了。  别看这个伪齐的皇帝刘豫之前还是大宋知府,他可是在登基诏书之中专门用了一大段来咒骂赵构,原文如下:  “……始者宋国罪余,赵氏余孽,家乏孝友,国无忠勤……”  “……忍视父兄,甘为俘虏……”  “……(大金)乃遣重兵,连年逃捕,始闻远窜,越在岛夷……”  这番话虽然通篇都没有脏字,但却把赵构这些年来的不忠不孝、懦弱无能、狼狈逃亡等关键场景展露得淋漓尽致。  刘豫作为伪齐皇帝之所以这么臭骂赵构,是因为刘豫非常明白伪齐政权的定位。  伪齐的存在,就是为了利用中原汉人的力量,消耗大宋仅剩的力量。  如果伪齐不能对大宋造成足够的损失,那这个政权就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了。  换言之,伪齐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和大宋势不两立!  秦桧对于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立刻正色开口道:  “陛下,这个伪齐咱们完全没有必要去理会,更不需要承认。”  “咱们要做的就是和大金国议和,只要大金同意了议和,伪齐也没有反对的资格。”  “总之,只要无视伪齐,日后再看情况择机处理便是。”  赵构嗯了一声,对秦桧的这番回答非常满意。  赵构心中同样也是非常忌惮伪齐的。  伪齐虽然是一个傀儡政权不假,但也的确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汉人政权。  在赵构看来,金国毕竟是异族,无论到哪里都会被汉人所奋勇反抗。  可伪齐就不同了!  作为汉人政权,伪齐是有可能争取到大宋汉人军民投靠的。  对很多人来说,投靠异族建立的金国,会有很大的心理障碍。  可如果是投靠同为汉人建立的伪齐政权,这心理障碍就不存在了。  这对赵构而言,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要是天下汉人都投奔了伪齐,赵构这个大宋皇帝还怎么活?  赵构的确是愿意和金国议和,但绝对不可能承认伪齐。  若是秦桧敢劝赵构承认伪齐的话,那赵构心中对秦桧的信任就会立刻跌到谷底。  眼下,秦桧这个答案就非常完美。  搁置伪齐争议,就可以不触怒金国,不耽误和谈进程。  等和谈完成了,再想办法弄死这个伪齐便是。  金国毕竟也是大国,想来不会因此而毁约南下。  想到这里,赵构看着面前的秦桧,眼中满是欣赏的表情。  不错不错,这家伙有前途,能知道朕是怎么想的。  这几年,朕可从来没见过这么贴心的臣子啊。  赵构又和秦桧商谈了一番,秦桧各种回答圆满无缺,让赵构越来越满意。  于是在这次召见结束后的第二天,赵构就正式颁布旨意,任命秦桧作为礼部尚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