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王莽出人意料,狄仁杰石破惊天(2 / 4)

加入书签

是朕的话,朕是绝对不可能落到这种必须要牺牲儿子的地步。”  “你们不会觉得,就这个刘欣小子,能和楚霸王项羽相提并论吧?”  众人一想,也是这个道理。  不过刘盈脸上的怪异表情,始终没有消除。  刘邦看在眼里,也不去管他。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皇宫之中,皇帝刘欣看着面前的奏章,脸上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  “这个王莽,他竟然……”  赵飞燕正好在这个时候走进了御书房之中,俏脸上带着期待和兴奋的表情开口道:  “皇帝,听说新都县那边的奏章已经到了,是不是可以准备让王莽身败名裂了?”  刘欣表情无比古怪,将奏章拿在手里。  “母后,您自己看一下这个奏章吧。”赵飞燕看完之后,也是大吃一惊。  “这个王莽,竟然为了一个家奴,逼死了自己的二儿子?”  御书房之中,变得无比安静。  两母子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良久之后,赵飞燕才道:  “那咱们之前商量好的计划……”  刘欣目光微微闪动了一下,开口道:  “母后,王莽逼死了他的二儿子之后,这件事情上朕就再也没有任何办法对他动手了。”  “只能另待时机。”  赵飞燕柳眉倒竖,心中颇为不满地开口道:  “皇帝,之前你可是答应过老妇,这一次一定要弄死王莽的!”  刘欣默然片刻之后开口道:  “母后,朕确实已经派丁蒙去做这件事情了,但现在朕确实是需要时间!”  赵飞燕气得七窍生烟,直接把奏章甩在了桌子上。  “既然皇帝不敢去做这件事情,那老妇直接让赵家去做就是了!”  说完,赵飞燕就怒气冲冲地离开了。  刘欣看着赵飞燕离去的背影,双目之中也不由闪过一丝怒火。  “这个老女人,实在是太过分了,竟然不把朕放在眼里!”  刘欣沉吟片刻,自言自语。  “她的妹妹赵合德可是被朕给卖掉的,若是赵家除掉了王莽之后取而代之成为下一个王家,难道朕还要像先帝一样被王家架空?”  “不行,必须要对赵家动手!”  刘欣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寒意。  【几天之后,司隶解光上奏章,弹劾赵飞燕已经死去的妹妹赵合德下药毒害汉成帝。】  【刘欣立刻下令严查,此案旋即波及到了赵家,赵飞燕的弟弟和侄子被刘欣废掉了君候的爵位,贬为庶人,流放到了辽西郡。】  【唯有赵飞燕本人,因为是刘欣的“母后”,故而没有被牵连,依旧居住在后宫之中,但也失去了和外界进行联络的自由。】  【至此,尚未二十岁的皇帝刘欣接连扳倒了王莽代表的王家和赵飞燕代表的赵家两大势力,将汉成帝时期旁落的皇权再度集中于自己的手中。】  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看到这里,也是咦了一声。  “不错不错,这个小刘欣还真是一个人才,竟然能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把权力夺回来,不愧是大汉刘姓的子孙!”  汉武帝看了刘据一眼,道:  “据儿,在这件事情上,你得好好的学一下这个刘欣才是!”  刘据心中也是震动不已,过了好几秒钟才开口道:  “儿臣没想到,刘欣小小年纪,竟然就如此通晓帝王权术之道,真是让儿臣汗颜啊。”  汉武帝哼了一声,颇为不满地对着刘据开口道:  “人家刘欣可没有一个千古大帝作为父亲,你有朕的教导,竟然还是这般不出彩,实在是让朕失望!”  汉武帝是一个有着极其强烈自尊心的帝王,无论在任何一个方面,他都希望能够做到登峰造极。  可是在教育儿子这方面,汉武帝显然就不怎么样。  被金幕评为“千古大帝”的四位皇帝之中,秦始皇的继承人扶苏和胡亥搞得二世而亡,这个汉武帝自觉肯定是比得过的。  但其他两人就不一样了。  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可是打下了整个大唐两百年里最大的版图,可以说是四位千古大帝之中最会教育儿子的一个。  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虽然不咋地,但朱元璋的儿子朱棣造反的时候那种绝世英姿,可是让汉武帝印象极其深刻。  盘点视频之中虽然没有讲到朱棣造反成功登基之后的事情,但是汉武帝心中很清楚,朱棣的功业也绝对差不了!  这样一来,汉武帝的这个太子刘据,明显不如李治和朱棣,只能赢过那个亡国之君胡亥,排个第三名。  这是汉武帝无法忍受的。  才有了今天这番对刘据的训斥。  刘据十分汗颜,只能低声应是。  霍去病在一旁有些看不过去了,正色道:  “请陛下放心吧,只要有臣在,将来太子殿下登基之后,大汉的武功一定会让其他朝代震惊的!”  汉武帝看了一眼霍去病,嘴角抽搐了一下。  霍去病固然是大汉独一无二的冠军侯了,但问题在于,霍去病的这个弟弟霍光……  大汉第一个权臣!  金幕之中的这个评价,可是让汉武帝记忆深刻得很呢!  汉武帝长出一口气,突然失去了说话的兴致,将目光继续投向了眼前的金幕。  武周世界之中,武则天看着金幕之中意气风发的刘欣,也是啧啧称奇。  “这位汉哀帝,在历史书上的评价并不算太好。”  “不过他的权术手腕确实一流,将王莽和赵飞燕两个传奇人物玩弄于股掌之中,足堪自傲了。”  狄仁杰点了点头,道:  “汉哀帝此人的经历,也是让臣想起了晋悼公。”  晋悼公,是华夏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