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存在着利益纠葛(1 / 2)

加入书签

“叫我相国也不过分。”

胡惟庸淡然一笑,

费聚一脸愁容地问:“您说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李公居然放手不理这事儿了,那该怎么办才好。”

胡惟庸瞪了他一眼答道:“无头无尾的猪都能吃下去,难道连个办法也没有了吗?”

大家都被他这话给镇住了。

汪广洋马上会意:“现在相国是内阁核心,我们就紧跟您的脚步吧。”

费聚也严肃地点了点头,“对,别人我不知道,但我费聚一定追随您胡相国到底。”

胡惟庸这才露出笑容,“也不必急,事情其实并不复杂。”

众人屏息静听。

胡惟庸放下手中的茶碗,平和地开口:“上位英明果决但也求快见效,所以他会重视那些办事有能力的人。”

“咱们淮西勋贵是怎么站起来的?”

“还不是靠勤勉办事。问题就在这上面。”

“朱航提出的各种政见确实多,但大家认真想想,他至今具体办成了什么事?”

听他这么说,大家都陷入了沉默。

“说来也怪…”

汪广洋迟疑地说,“他总是提出各种国策方案,但从来没有亲自负责落实过一件事情。”

“是啊!”

费聚猛拍了一下大腿,接着说道,“不谈其他的,如果他真有非凡的才干,为什么他还只是一个小地主?”

“为什么不发家?”

“显然这个人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实际操作,像这种人怎么可能得到陛下的器重?胡相说得真透彻!”

听到这里,众人都如醍醐灌顶,喜出望外。谁都清楚朱和尚的性格特点。

他能够白手起家开创盛世王朝,依靠的不是空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努力。

任何一个只说不做的人,无论名声多大,在朱和尚这里都没用武之地,严重的甚至还会受到惩罚。

就像曾经的户部尚书茹太素,尽管很有财政管理的才华,却因为提交的一篇近两万字的奏折里,将近一万八千多字都是空洞的陈词,激怒了朱和尚,结果在朝堂之上被打板子。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足以体现朱和尚的处事风格。

对于只有空谈能力的人来说,在他的眼里根本没有立身之处。

“但是……”

有人迟疑着说,“这人的才学不容小觑,仅看他提议内阁制度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倘若……”

不待胡惟庸回话,汪广洋已抢过来说:“就像昔日的赵括,虽才 名各国。”

另一人随即问道:“然而他实战如何?”

“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众人听罢,齐声应和:“的确,美好的言语不一定等于成功的实践,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明白。”

这些人在刀光剑影、血与火中厮杀出生路,自是深谙理论与实践的巨大鸿沟。任何异议,很快便销声匿迹。

这时,胡惟庸轻笑了下说:“世间无人能完美无瑕,我已然洞悉了朱航的软肋。即使他有通天本领,终将逃脱不了我的五指之间。”

汪广洋激动问道:“那么相爷,咱们接下来应该如何行事?”

“最近秋季收获已成,朝廷需要征调劳役,”

胡惟庸缓声道,“据我所知,朱航担任村里的里长一职。”

众人闻言眼前一亮:“那当然!他的家底在这片地区算最丰厚的。”

“您是不是打算通过他来分派马政相关的劳役?”

几位同僚顿时领会了其中含义,神情兴奋起来。

目前朝中采用的是里甲制度,以一百一十户为单位组成一里。其中缴税最多的前十户担任里长,其余的每十户选出一位甲长。一个里长负责统领十个甲长,尽管这是个小职位,但却非一般百姓能胜任的,因为其肩负着向民众分配劳役和税负的重任。不担任此角色则已,一旦被选定,几乎没有任何退路。

这也是朱和尚治下的铁腕表现之一。在他的政权构想里,官员与百姓皆不过是执行既定规则的大明这部庞大机器上的螺丝钉,任何人都不应有异见或拒绝接受指派的权利。唯一能动脑的人就是他皇帝自己,其余的人必须无条件遵从由他制定的永世法则。

对于损坏的部分,处理方式也很明确——替换掉。

此刻面对的挑战是:若因朱航的原因导致该地区无法顺利完成劳役任务,或在此过程 现大规模抗争……

胡惟庸的话音未落,汪广洋立即赞叹道:“相爷英明!如果连带领一百户人家的能力都不具备,他又如何治理好全天下的百姓呢?”

接着他继续问:“依胡相所见,我们应该赋予朱航那一带什么样的任务最合适呢?”

“不用特别派遣。”

胡惟庸略带蹙眉地回答,“你们想想清楚,认为我们能够随意摆布朱航吗?若我们直接施加额外的压力令其不堪重负,然后向更高层控诉官府不公,那上方又将作何感想?要知道我们的地位与朱航存在着利益纠葛,如此行事只会让人怀疑我们在共同对付他。”

“确实如此。”

众人沉默片刻后认同地表示,“阁老所言极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