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奇袭蓟县(3 / 3)

加入书签

一样看着远处的风景,仿佛心不在焉地说道:“如果你不满意做一个卫将军,屈居在袁术之下,还有一条路,我们吞并刘岱的人马,杀回东郡、陈留,占据兖州,图谋徐州、扬州,在东南拥兵自重。刘辩的当务之急是灭了刘协、董卓,绝不会公开责怪你,最起码你有几年的时间。”

袁绍没有扭头,同样像是自说自话:“需要一个能让刘辩下台阶的理由。”

“黄巾军。”许攸果断地说:“青州黄巾军渡河失败,和我们一样只能选择山东、河南,最有可能进攻兖州,刘辩一直让曹操守在东郡北面,就是有这个担心。说实在的,刘辩那边的目光,远大到让人发指的地步。”

许攸当然清楚,袁绍走出那一步与反叛没有分别,要是刘辩还有想对付洛阳这样留有一手,袁绍去东郡就等于掉进坑里,许攸不能让袁绍责怪自己,特地把该说的话全部说到位,让袁绍自己去选择。

一直到两人分开,袁绍都没有给一个明确的答复;但是袁绍一回到帐内,就把袁谭和高干找来,一个是自己的长子,一个是自己的外甥,袁绍想听听家人的意见。高干沉默半天说:“许攸的计策是一条绝路,成功得可能不超过三成,但如果舅舅不愿意屈居人下,这也是唯一的一条出路,就赌刘辩与董卓三五年分不出胜负。”

如果袁术真做了骠骑大将军,袁绍前面就有了袁术、何苗两个不学无术的家伙,问题是刘辩并不是依靠袁术两人才有今天的局面,张温、卢植那些老将不说,甚至盖勋、公孙瓒都有可能排在袁绍前面,这让袁绍如何自处。

袁谭看了看表哥高干问:“如果让曹操、逢纪他们作为我们的内应呢?”

高干笑道:“那是不可能的,这些人当初跟随舅舅,明显是希望靠袁家的力量做官,干一番事业;现在刘辩那边赢面很大,袁家的资源差不多在袁术、袁闳手中,他们怎么会在这时候投奔过来?”

高干的话刺激到了袁绍的心弦,往事历历在目,让袁绍瞬间做了决定:“把许攸找来,我们去东郡。”

许攸给袁绍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出其不意,现在需要装模作样地去攻打洛阳,袁绍也应该去见刘辩表表忠心;而在水到渠成的那一刻,突然兵发东郡,至于理由,有袁术在洛阳,两人糟糕的关系世人皆知,袁绍不愁找不到理由。袁绍立即下令攻打洛阳,派遣鲍信、颜良过河做出进攻势态。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董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董卓向李儒问计,李儒当然明白,现在洛阳的军队已经是没什么信心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董卓要是弄不好都能把汉献帝刘协送给刘辩求和,这是李儒不能接受的。

李儒决定劝说董卓迁都长安,小心翼翼地说:“史书记载,武帝刘彻曾经与群臣饮宴说汉有六七之厄,天运就要重新来过,六七四十二,正好到了刘协这里,岳父无需担忧。”

董卓惊讶得长大了嘴:“武帝,武帝真说过这样的亡国之言?你不会糊弄我读书不多吧?”

也不怪董卓怀疑,当皇帝的哪一个不说自己应天受命,希望自己的朝代万世不绝?汉武帝这样说,不是酒喝多了,就是疯了;李儒微微一笑道:“这才是武帝了不起的地方,他还说,自古以来没有哪一姓是能够长久称王的,一旦真的大汉灭亡,取代者就算不是我刘家人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李儒的话说到了董卓的心病,董卓顿时坐直了身体问:“武帝还说了什么?”

“代汉者,当涂高也。”

“什么意思?”

“能取代汉室的,一定是个高大尚的人物,比如岳父你。”

李儒的话让董卓兴奋异常:“你真的是这么看的?”

“当然。”李儒说谎从来不需要打草稿:“只是现在刘辩风头太劲,我们要保住实力,才能等到那一刻;洛阳不易久留,关中才是岳父你的基业,可以先以刘协的名义迁都长安。”

“好,好,好。”董卓搓着一手大手对李儒说:“去把何颙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