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奇袭蓟县(2 / 3)

加入书签

郭嘉插话说:“传檄幽州,从幽州牧刘虞开始,只要认罪献城,一概赦免。”

刘辩一拍手说:“好就这么办,再派人去辽东辽西宣读圣旨,朕正式册封丘力居、苏仆延为单于,等平定幽州以后再商议细节。”

刘辩留了活口,为日后跟这两个单于摊牌做准备;但是刘辩和荀彧等人都知道,丘力居、苏仆延不会在意这个活口,乌桓族还是相信谁的拳头硬谁说的话算数。现在丘力居、苏仆延只会借助刘辩的册封在辽东辽西疯狂地抢地盘,而刘辩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刘虞在幽州分心。

前线接连不断的捷报,让邺城上上下下都松了一口气,难楼、乌延逃回幽州,青州黄巾军也不得不放弃攻打渤海的计划,转向东郡;谁都明白,随着公孙瓒回师北上,刘辩讨伐幽州的战争是不可避免了,刘辩的檄文,只不过是大战前兆。

刘虞没有理睬刘辩,公开宣布归附洛阳,幽州从事程绪劝阻,被刘虞直接下令推出去斩首,顿时让幽州上上下下的人不敢多言。整个幽州迅速进入了战争准备的阶段,刘虞根据户籍,下令在幽州调集乌桓、鲜卑、郡兵十万人,准备与刘辩军决战。

只能说刘辩的皇帝身份还是有点用处的,就在涿郡西面,两军不断接近的时候,护乌桓校尉邢举率军临阵倒戈,导致聚集在西线的一万多乌桓军进退失措,轻而易举地被麴义、沮授击败。跟随邢举倒戈的有四千汉军,这一战斩杀、俘虏乌桓军三千人。

张燕同时杀出黑山,和麴义从西面、南面两个放向攻入涿郡,刘虞急忙命从事鲜于辅赶赴前线,鲜于辅在难楼的援军和弥加、素利的六千鲜卑骑兵到达后稳住阵脚,加上刘虞又调来两万人马,继续在涿郡与麴义、张燕对峙。

可是刘虞没想到公孙瓒胆大妄为,公孙瓒让田楷、公孙越带着大军在后面缓缓推进,自己和严纲、邹丹带着一万骑兵直接绕开城池走原野,穿过广阳郡进入右北平,加上刘虞手下的从事公孙纪做内应,公孙瓒在夜里杀入蓟县,满城放火,一举击败刘虞军,斩杀俘虏刘虞部下三万人,生擒刘虞本人。

腹背受敌之下,得知刘虞被擒,涿郡的幽州军大乱,下面的将士变得毫无斗志,每天都有人逃跑;楼难也率领乌桓骑兵退回上谷,鲜于辅、弥加、素利在鲜卑骑兵的掩护下逃走,剩下的五千多郡兵全部投降了麴义。

鲜于辅有鲜卑骑兵同行,原本准备去广阳、渔阳收拢刘虞旧部,继续与公孙瓒打下去,没想到刘辩封丘力居、苏仆延为单于,两人出兵攻打渔阳,让鲜于辅只能放弃原先计划逃去上谷郡。

刘辩接到捷报,让公孙瓒把刘虞押到邺城,命公孙瓒管理上谷郡、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辽东属国、乐浪郡和冀州的渤海郡,稳定幽州局势。另外命张燕为代郡太守、麴义为涿郡太守、乌延为单于,分为三路继续攻打代郡、上谷郡,沮授、邢举两军被刘辩调回邺城。

前去宣读命令的简雍被刘辩留在了涿郡担任涿县令,简雍也和麴义说白了,皇上的意思就是让自己照顾卢植和刘备的家人族人,没有其他的意思。麴义也晓得自己挂一个涿郡太守只是为了攻打楼难那些人,卢植又其实他麴义能得罪的,当即表示没有关系。

简雍和张飞算是衣锦还乡了,两人在涿县一露头,原先与刘备、苏双有联系的乌桓小部落都纷纷派人来接上关系,这些部落已经散居在涿郡,和四大部落已经没有一丝关系,简雍招募了三百多骑兵,让张飞一起带回邺城。

幽州的消息传到河内郡,郑泰、王匡和鲍信是喜出望外,刘虞号称十万雄兵,也就十几天的时间就灰飞烟灭,足见刘辩这边的运气是挡也挡不住;袁绍暗叫好险,要不是许攸、高干等人劝阻,自己差一点就是火中取栗。只是对于袁绍来说,忧虑远大于喜悦,他的忧虑来自洛阳,来自正在奔向洛阳路上的袁术。

大汉的大家族,尤其是家大业大的豪门,其实都希望下一代能守住家业,很多豪门选择了资质中上等子弟,甚至是平庸嫡子继承家业;那些出类拔萃的弟子,不管是嫡子庶子,更多的是抛到外面,迎着暴风雨成长。

只是在动荡的时代,没有人能置身事外,而在风雨中,依旧能看到家族的影响力,这也是袁绍现在更加痛恨袁术的一个原因;赵升那个笨蛋,刺杀这么一个纨绔子,竟然损失了潜伏在袁术身边的十多名暗桩和三十多名武林好手,赵升自己也仅以身免,负伤逃出追捕圈,六国,就是一个狗屁。

赵升刺杀袁术失败,激怒了那个原本准备混混日子的家伙;袁术一怒之下,让在颍川的颍川太守崔烈父子带兵北上,与自己、豫州刺史孔伷一起增援洛阳城下的孙坚孤军。

随着刘辩在幽州的成功,皇甫嵩在关中按兵不动,张温、盖勋的大军杀入河东,董卓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坚守洛阳的可能,袁术此刻全线压上,很有可能率先杀进洛阳。

如果袁术死了,袁绍很有把握拿到袁术的大部分政治遗产,而现在,袁绍只能在进洛阳,还是另寻一块地盘之间选择。眺望着远处的黄河,满眼是春天的景色,袁绍竟然有了一点秋天才有的伤感味道。

许攸走到袁绍身边,和袁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