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激励方案(2 / 3)

加入书签

己的脖颈。</br>“行,你说说接下来怎么做吧,咖啡正义和乐园集团的几家公司其实还是不太一样,得有个主要思路。”</br>顾允手中转着笔,把话头勾回了正题。</br>分股权或期权不是目的,通过分的手段,达到激励员工,进而提升公司业绩和加快发展,才是最终目的。</br>说到落实上,需要有一套详细的流程与步骤,才能充分挖掘核心员工的诉求,制定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合理方案。</br>“好吧,接下来,我一条一条说,有疑问伱们随时可以提问。”</br>“先得在公司内部进行调研诊断,对现有拟激励的核心人员做充分的访谈,了解大家对股权激励的了解程度、相关诉求,以及对股权激励定价有什么建议。”</br>说罢,温桔又打开一个文件夹,点开了电子版的相关资料,解释起具体的操作流程。</br>“然后是核心内容,也就是针对乐园集团不同的分公司设计激励方案,通过前期的调研诊断及结合不同分公司行业、未来运作规划、管理层一些想法,制定出初步方案,再提供给公司核心股东、董事会等决策层进行讨论商定。”</br>“前期的股权激励方案通过公司决策层通过后,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在公司内部召开动员大会,让拟授予对象和未授权对象都清楚公司的股权激励规则,为后续激励对象签署协议打下基础。”</br>说到这里,贺璇和顾允都不由自主点了点头,觉得很有必要。</br>大家在职场上摸爬滚打这么久,关于利益分配产生的争端见得多了,如果能通过会议把相关事项公开,无疑会规避很多后续的麻烦。</br>实际案例中,很多公司在前期,没有做会议解释股权激励的内容,直接拿个协议给激励对象去签署。</br>这样给人感觉很不好,一方面大部分核心员工对股权激励比较陌生,另一方面协议很多条款搞不明白,造成很多员工一脸茫然,或认为公司在给自己下套。</br>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结果达不到效果。</br>“所以,动员大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流程,开完动员大会后留足一定的时间期限,让拟激励对象去消化和考虑,有什么问题和疑虑及时提出来给予解答,后面就是相关协议的签署,工商层面的变更事宜,这些就不那么重要了。”</br>温桔一口气说了一大堆,然后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等待两人的提问。</br>“具体到各个分公司操作上先不讨论,到时候大家一起在调研和会议环节上商量,我就想问一点,你觉得这个股权激励数量,应该在多少比例合适?”</br>顾允转了转脑袋,开口问道。</br>“你提问的这个数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数量的确定,一是公司股权激励总量,核心需要考虑分批次激励数量和预留数量。”</br>“二是股权激励的激励对象个量,即每位激励对象可获得的激励额度,根据二八定理,核心对象重点激励,真正做到激励的的公平性,避免大锅饭或搭便车现象。”</br>“总而言之,量的确定是个双向过程,关系股权激励效果与成败。”</br>跟着资深投资人温青山,两个月的手把手教学和各大公司的案例学习,刚刚执掌了一家公司的温桔,算是把这方面学深悟透了。</br>“具体数字的话,两种方法吧,你看你想用哪一种。”</br>温桔笑眯眯地转过头望向顾允,继续说道。</br>“一是根据公司自身特点,目前的估值水平、创始人的分享精神、同行竞争对手的激励水平等因素来确定股权激励的总量,业界通常的比例为10-30%。”</br>“二是以员工总薪酬水平为基数来确定股权激励总量,股权激励总价值=年度总薪金支出x系数,其中系数就以行业和自身情况来决定。采用这种与员工总体薪酬水平挂钩的方式,一方面是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又保证了激励总量与公司发展同步扩大。”</br>顾允这下是服了。</br>一直以来他对管理都不怎么在行,一半靠感觉,另一半靠他强大的先知能力,才能笼络住一大片能力出众的人才。</br>还好有温桔这种金融二代在他身边出谋划策,又是自己无比信任的枕边人,不然他都不知道该去哪里请到这方面的专家。</br>“还有就是,有没有退出机制?比如员工辛辛苦苦混到公司股权,他不想玩了,打算退休养老去,怎么说?”</br>这是一个有梦想的年代,罕见躺平一说。</br>但从未来穿越回来的顾允,在后世见惯了躺在功劳簿上轻轻松松享受人生的富家翁。</br>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的一辈子,似乎这样的人生也不错。</br>起码不用操劳一生,钱是赚够了,却失去了享受的机会。</br>“肯定有。”&l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