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改制(3 / 3)
对口管理天下方镇驻京进奏院,分管遣唐使与在京外邦人。
弘文相崔胤主少府寺、太府寺、秘书省,分判吏部事,奉诏监修国史,限期十年成书,诏命上起平王东迁,分周、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十一纪,不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但求明鉴历朝兴亡得失,助朕与后来君王治国理政。
崔胤欲哭无泪,本以为回朝会受到重用,为中兴大唐披肝沥胆,却被没想到是被皇帝发配到国史馆,整天对着藏书查资料,跟秘书省的诗人们码字写书,偏偏他还没理由拒绝。
历朝修史都是宰相主持,这是皇帝对你的恩宠!
“等修完史,我也快入土了……”
崔胤哀叹一声,流下了两行猫尿,当天晚上给李晔上书抱怨,说他愚钝,不通经文,才疏学浅,难担大任,李晔乐得半死,朱批道:“遍数朝野,非崔相公不可,莫要推辞了。”
崔胤再三辞拒,李晔再三不许,还从秘书省和国子监选了一批大佬,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史、宗教史、财赋史、北史、南史、胡史等都有专家,很关心的为他成立了专门小组。
望着站在他面前的,来自各个衙门的四十余名官员,崔胤目眩良久,木已成舟,也由不得他不从了,第二天崔胤就带着铺盖卷住到了国史馆,开始了日复一日的码字写书生涯。
所谓码字就是边写边雕版,毕竟成书了还要印刷。
根据内阁会议定下来的章程,除了韩正、杨涉、崔胤拜相及剑南改制,接下来几天还有一批员外郎及以上的重臣陆续入川担任八府一级的大员,吏部会对翰林院、秘书省、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馆、书学馆、算学馆、弘文馆等官衙的储备官员进行诠试,然后选派入川担任刺史、司马、县令、县尉等地方官,同时补送完善东西二川行省的下设衙门。
除了朝廷中央的调动,关东还有一批包括节度观察使在内的官员会被征召入朝,包括河东、河中、浙东、浙西、鄂岳、荆南、岭南东、岭南西、广州、桂管、安南等地,其中大多数是在咸通至光启年间被踢出长安的犯官,其中被贬最久的已有十年,也是时候找回来了。
另外,关中少数节度使会被对调职位,部分兵马使、虞候、押衙、孔目官、判官、掌书记会被召回朝廷,兵部和吏部考核后决定是否留任或升迁贬职,武官的空阙由武学子弟顶替,另外还会有少数藩镇将被裁撤,包括龙剑、匡国、玉山、镇国、天德、感义、潼关。
这一年,唐廷在政治经济上都将有许多大的动作发生。
“定初二年,我们再创辉煌!”
延英殿会议上,皇帝信心十足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