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起点2(1 / 3)

加入书签

吃过午饭,张晓找来一盏煤油灯。把煤油灯点燃,用镊子夹住鱼钩,放在煤油灯上烧红。钩尖向内向左弯,淬火,一个甲鱼钩就做好了。

叔叔在旁边看着,问道:“钩子弯一下就能钓到甲鱼吗?”张晓细心给叔叔解释:“以前你也看到过,别人在池塘里钓甲鱼是吧?”叔叔点点头。

大家都是白天钓,敲呀敲发出声响。有时确实能钓到甲鱼,但这个概率很低。原因呢?甲鱼是夜行动物,平时都在晚上进食。

如果是晚上钓,你也不可能守一整晚吧,我这种钓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成功的基石,是你比别人看的远,想得透。

许多东西其实就是薄薄的一张纸,纸捅破了就没有秘密可言。关键点:有人知道甲鱼晚上活动,但他并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个优势又或者根本没想利用。现在大家的思想保守,我们思想开放,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张晓总结道。

这个年代,甲鱼还没被灭绝性的捕捞。等再过年,化学农药、除草剂、特别是电工。有十来年,野生甲鱼几乎从这片土地上消失。张晓想得透,既然保护不了,那只能利用它。

吃过饭,张晓和叔叔一起去小湖里洗澡。来到湖边,这里已经聚集了好些人。村里人夏天,都习惯到小湖里洗澡。

湖的面积,三十多亩不算大。供应着整个生产队的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因为有活水,上游渠道跟灌区相连。终年保持水位平衡,水质较好。

张晓在水里游了几圈,跟叔叔上岸回家。他把绑好钩的线,绕在竹签上。一共50个竹签,放进背篓。猪肝切成指头大小,备用。

天黑了,两人穿上雨靴出发。到小湖边,叔叔打手电。张晓把猪肝挂在鱼钩上,留3米长的线、饵料抛入水中。

把竹签插好,防止甲鱼挣脱。每隔八米插一根竹签,50根竹签插好,也差不多转了一圈。

两人回到家,爷爷奶奶在外面乘凉。张晓和叔叔洗漱过,也来到外面坐。张晓躺在一张竹椅上,惬意的摇了摇。爷爷说:“晓晓!钓甲鱼技术是跟谁学的。”

张晓道:“自己琢磨的,有一回看到国外的杂志上,介绍这种钩。我知道甲鱼是夜行动物,所以回来试试。”

爷爷沉默了一会,说道:“如果能钓到甲鱼,你们要注意保密。”

叔叔道:“甲鱼现在80元一斤,钓一只都不是小钱,不知能不能钓到?”

张晓对钓到甲鱼,还是蛮有信心。毕竟现在是80年代,自然环境还没被严重破坏。

坐了一会,把闹钟调好,张晓先睡了。因为昨晚没睡好,张晓睡得沉。叔叔拍了拍张晓的脸,到点了,晓晓醒醒。张晓迷迷糊糊坐起来,擦了擦眼睛,半天才清醒。

两人出了门,叔叔轻轻把门带上。叔叔心里紧张,走得急。一会的工夫,俩人到了湖边。

第一根钓张晓放在洗菜的码头边,这里食物多,钓到甲鱼的机会大。他在草丛里,快速找到了竹签。拔出竹签收线,线动了一下。稳了,有货。

张晓让叔叔把灯照在水面上,自己好收线,一只甲鱼慢慢浮出了水面。“大家伙”,叔叔惊道。目测5斤以上,真的是开门红。

张晓用专门打造的工具,把钩子取了出来。收第一根竹签,就有收获,让叔叔看到了希望。

第二根竹签钓上只3斤多的甲鱼,第三根竹签又钓上了甲鱼,可惜这个2斤多的甲鱼吞钩了,线只好剪断。

张晓分析码头附近甲鱼多,原因是码头洗碗洗菜,附近有剩饭剩菜吃。甲鱼养成了到附近进食的习惯。

又连上了两只甲鱼,后面的竹签上甲鱼,就比较正常了。后面总共钓上12只甲鱼,平均4根钓上一只。这已经惊人了,张晓只能感叹:“资源太好!”

回到家,大门是开的。老俩口坐在桌子边喝茶,看样子一直没睡,在等叔侄俩回家。爷爷站起身问道:“收获怎么样?”叔叔高兴地点点头。

叔叔把背篓往地上一放,爷爷迫不及待地,把盖在上面的蛇皮袋解开。奶奶惊叫道:“哎呀!好多甲鱼。”

爷爷一脸高兴,拿着他心爱的水烟袋;用火柴点着,咕噜咕噜的吸了一大口,然后长长的吐了口烟气。

叔叔拿来一个木盆,把甲鱼倒进木盆里看更直观。大半盆的甲鱼,都是钞票呀!奶奶脸上笑开了花。

张晓拿来称,17只甲鱼重426斤。最大一只有56斤,最小的也有12斤。叔叔道:“甲鱼按80元一斤算,426斤一共3408元。”发财了!张晓道:“卖到酒店应该不止这个价。”

腾出一个装水的大缸,用来暂养甲鱼。收拾好,说了会话,大家各自安睡。

第二天早上,张晓醒来天已经大亮。洗漱好,来不及吃早餐。张晓和叔叔把缸里的甲鱼装进背篓,用蛇皮袋封好。

叔叔背上背篓,两人出发前往湘市。村子离湘市30公里,离省城80公里。交通也算便利,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