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4 / 5)
是凑巧看到灾民攻城的京城百姓。
经历过大堤决口的幸存者以亲身经历控诉荆湖两路转运使官商勾结造豆腐渣工程,堤坝遇水而溃害死成千上万人,两岸百姓流离失所,偏偏朝廷的赈灾粮被扣的一粒不剩,灾民无家可归无处可去,只能被堵在荆州城外等死。
大坝决堤害死很多人,但更多的还是没有粮食被饿死的百姓,灾民不愿等死,只能绕开荆州去其他地方求生,少数一部分千里迢迢到京城告状,求京城的大官睁开眼睛为荆州的灾民做主。
荆州城里的士绅倒是没有性命之忧,但是他们也要被以王伦为首的官府欺压。
官员上可架空皇权下可欺压百姓不是玩笑,荆州离京城千里之遥,监察御史被王伦收买,京城被他打点的顺顺畅畅,转运使的权力比知府知州都要大,要不是襄阳有个襄阳王,他在荆湖两路就是土皇帝一样的存在。
有襄阳王在上面压着也没用,俩人站在同一阵营,欺压百姓一个比一个狠,襄阳王也不会为百姓做主。
襄阳王相关的事情不能写,那就专注王伦自身。
荆州士绅饱受王伦欺压,不光要花钱买平安还要违心去歌功颂德,那些尚有一丝良知的士绅眼睁睁看着城外的百姓饿死,心中苦不堪言。
咳咳,荆州士绅有没有良知暂且不说,总之写的时候要有点良知。
百姓看故事习惯代入和自己身份相近的人物,写个和王伦一起欺压百姓的士绅远没有写备受欺压的士绅有代入感。
没办法,京城的小商小贩数量众多,没有店面的整日来回奔波,有店面的也辛苦的很,上头有行会时不时找理由要钱,下面还有地痞流氓偶尔找麻烦,要是倒霉的遇到哪家衙内上门,直接半个月白干。
京城的商贩百姓过的比别处安稳,但也只是相对安稳,该有的磨难一样都少不了。
开封府管的事情那么多,总不能事事都去开封府麻烦包大人,包大人保得住他们一时还能保得住他们一世,想在京城生存还得靠他们自己。
最后一篇以京城百姓为主角的吃瓜小作文就更好写了,前些天滞留城内不敢出门的百姓那么多,怎么写都能引起百姓的共鸣。
苏状元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写完之后从头再读,越读越觉得自己是个文坛天才。
虽然技能点的有点歪,但写小作文的天才怎么就不能称为文坛天才呢?
他不光会写小作文,他还会写话本子。
王伦是吧,且等着,很快就让你知道什么
() 叫遗臭万年。
苏景殊写完之后立刻拿着稿子出门印刷,庞衙内和赵世子同时出马,京城半数印刷作坊全力开工,当天晚上新鲜出炉的小报就进了大小书坊。
大宋的读书人很多,但是笔墨纸砚和各类书籍却不便宜,免费的小册子摆在最显眼的地方,认字的不认字的都想拿一本瞧瞧。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书坊平时可没有不收钱的东西,错过这个村儿没这个店儿,不拿白不拿。
庞昱和赵清在国子学没学到多少正经东西,认识的各家衙内却不少。
爱学习的正经衙内和不爱学习的不太正经的衙内泾渭分明,双方的关系网互不重合,但是伸展开来同样强大。
正经做官走宰辅路线的那些好歹认识的都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靠父祖荫蔽当官混日子的这些是二教九流都认识。
庞衙内和赵世子振臂一呼,京城大半纨绔子弟都上来凑热闹。
他们是纨绔,家里有正经事情基本上都不会和他们说,每天只要吃好喝好玩好就够了,难得有这种给朝中蛀虫添乱的机会都积极的不行。
平时总说他们是米虫,他们这些米虫总比蛀虫强。
什么?家里长辈和王伦有交情?还有交易?
不可能!他们这些从不欺男霸女的好衙内家绝对不可能有和王伦有交易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伦丧尽天良造成荆江大坝决口害死成千上万的百姓,大坝决口后还不思悔改强扣住赈灾粮不放饿死大批百姓,这等衣冠禽兽怎么可能和他们家里的长辈有牵连?
如果真的有,那就不要怪他们大义灭亲。
今天也是为国为民的大宋好衙内呢。
书坊来往的都是文化人,会认字的却不只有那些文化人,大宋的识字率本来就很高,不识字的话想在京城落脚很难,所以京城的识字率更高,街上的小摊小贩拿到小报基本也能读下来。
衙内们带着家里的仆从深入各大勾栏瓦舍,什么茶馆、酒楼、青楼、戏楼全都不放过,玩儿的时候顺便就把小报发出去了。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免费的小报来一份吗亲?
再然后,荆江大坝决堤的消息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京城。
回京的路上,队伍到了驿站暂且停下修整。
儒士打扮的王伦看着周围的禁军眸光阴沉,在有人看过来的时候立刻恢复淡然笑脸,“白大侠,您方才说御史台的刘大人和崔大人都被参奏下狱了?”
刘御史和崔御史,正是先前到荆州查证被他收买的两位御史。
白玉堂灌满水袋,看都不看他一眼,“是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