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一九六三年的任务指标(3 / 6)

加入书签

钱,甘如霜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工资可不低。

除了他们老两口给红包之外,于天行这个大舅也给了红包。

但还是陈国华赚了,因为于天行他只有一个孩子,叫于骁勇,今年才刚满一周岁。

拜年之后,春节也就差不多过去了。

转眼初三初四,陈国华去看望了领导,然后就是初五初六,马秉裕他们这些好友来家里了。

罗峰他们六人的事业都不一样,比如罗峰自己,他就被他父亲安排去了部队工作。

原本他是想要反抗来着,后来不是听了陈国华的建议嘛,所以就去了部队历练。

所以罗峰在过年这一天,都没有见到人,因为还在部队里呢。

胡先勋跟罗峰一样,都是去了部队历练,同样没有来陈国华家里聚一聚。

马秉裕没有得选择,直接去了部委,从事跟农业相关的工作。

还剩下的王学国、冯悦和梅丽华他们三人则是从振华研究所实习结束之后,就一起进了京城铁路局这个单位。

京城铁路局始建于一九五三年,是以铁路客货运输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

管辖范围是就是京城、津城、孔孟之乡、燕赵之地、中原等部分地区,是全国铁路网的一个重要枢纽,位于路网的中心位置。

内部是有不同下属单位,比如王学国他所在的是部门是技术职能部室,任职技术干部,从事的是铁路建设的相关技术工作。

至于说冯悦和梅丽华两人,她们就只是在行政部室,从事的是相关的普通文员工作。

万事刚刚开始,陈国华也无法奢求太多。

只需要王学国他们在京城铁路局好好待着,总有一天,肯定可以更快地升职。

“国华,你说我现在能做的有什么?铁路技术有很多,我学的很杂”

书房里,王学国他们四人跟陈国华聊着天,除了王学国和陈国华比较清楚一些,冯悦、梅丽华和马秉裕三人都是一脸懵。

听到王学国的提问,陈国华摇头说道:

“你现在不要急,你得先证明一下你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再慢慢往上.”

“我这边会帮你,到时候我会抽时间研发不同的发动机和制动系统.”

火车牵引技术这东西,即便到了二零二四年,也依然有着很大的作用。

而火车牵引技术则是由发动机和制动系统组成。

发动机由多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如直流发动机、交流发动机、内燃机和电力汽车组成,它们可以提供更高的牵引能力,以及更高的加速和减速能力,从而提高火车的行驶速度和安全性。

制动系统由电磁制动和空气制动系统组成,它们可以有效控制火车的速度,以及有效减少制动时的能量损失,为火车的安全行驶提供更好的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铁路运营的质量和安全性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铁路设备的自动化就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内地铁路就开始投入运用自动控制系统,使得铁路设备可以自动控制和监控,从而大大提高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和效率。

众所周不知,宝成铁路在一九五八年就已经开始进行电气化改造工程了。

当然了,按照原时空的历史,这条铁路是到了一九七五年才完全改造完毕,成为当时全国铁路中首先实现电气化的铁路。

这个时代的话,陈国华觉得这应该是可以提前的。

其实上面对铁路方面的投入,也是相当舍得的。

比如一五计划期间,当时财力属实是非常有限,但依然拨款五十九点一六亿人民币,用于铁路的基本建设。

占同期运输邮电业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百分之六十五点六。

在这个时期,铁路牵引机车,基本上都是以仿制为主,比如解放型蒸汽机车。

去年,也就是一九六二年的时候,上边制定并且提出了‘内燃电力并重,内燃为主’的方针。

只不过,现在的电力机车还没有研发出来。

陈国华觉得,年后的话,他就需要注意一下这些方面的技术推进工作了。

因为火车的牵引技术就两点,一个是发动机,另一个是制动系统。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那么剩下的就是投资了。

投资的话,还得看振华研究所这个钱袋子。

社会发展肯定是离不开技术的推动,而且在振华研究所推动技术进步,以及赚外汇的这个过程中,对铁路运输的需求,必然会进一步增加。

听到陈国华的话,王学国只好点点头。

他也知道陈国华很忙,在振华研究所实习的几个月里,都没有见到过几次陈国华。

后来才知道,振华研究所的实验室太多了。

而几乎每个实验室,都跟陈国华有关系。

“国华,你不能厚此薄彼啊,我呢?我也需要伱的帮助.”

马秉裕赶紧见缝插针地说道,因为他也想要往上爬,可他自己的实力,终究还是有限。

“你想要搞技术发展的话,我建议你多学一学基因学、分子生物学和大豆基因技术等”

陈国华直接如是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