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一网打尽(2 / 2)
”
众人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此时倒也不惊,反而饶有兴致用眼神互相确认了一
番,以无声来对当前的人选表示同意。
郑玄花白的眉毛一动,一双温和的眼眸突闪锋芒,点头说道:“谨诺,陛下有
此鸿志,畅兴经学,臣等岂能不效绵薄之资,共襄大事?”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只是古今文经林立对峙,各承师说,互诘不休;且师传多门,章句杂乱,文理乖
错。若要效仿前人,统合各家之言,删繁就简,实非易事。”
“不仅是删繁就简,更是要推陈出新。”皇帝提出了要求:“以、
为本,十三经为根,综合古今文经,编撰一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典籍,以为大汉万
世太平之基。”
“敢问陛下,何为‘十三经’?”桓典忽然问道。
众人也都疑惑的看向皇帝,在他们的认知中,世间只有孝武皇帝钦定的、
、、、为五经,设五经博士,与之展开的才是汉代乃至于以
后千年的经学基础。可在皇帝口中突然冒出来个‘十三经’,这就不得不问清楚了,
到底是从中添了哪几经。
皇帝解释道:“这十三经,是在原有的五经之外,另行添补,如‘三礼’之一的
、;之中的、、;以及、、
、等书。”
除了是用来诠释名物、学习儒家经典的名词辞典以外,其余的无不是儒
家的重要经传,皇帝此举不仅是将所有的儒家经书混在一起,而且还将古文经争执
最大的三家也划为‘十三经’的范畴之内,统一古今经学、糅合儒家典籍的野
心昭然若揭。
赵岐直感觉自己的呼吸都不平静了,他今年八十多岁了,时日无多,没想到自
己既能有幸重见盛世,又能参与到一部旷世巨典的编撰当中。按皇帝思路,这十三
经不仅要统合在一起,更要从各家的注解中挑选最准确、最符合当下实际的部分,
还要从中添加皇帝对于经书的个人注释。
等到此书完成之后,全天下的儒者在注释经书时,必须以此为标准,不许任意
篡改曲解;研读经书时也必须按照这本书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就连太学策试以
及官员选举的时候,亦必须按此对策,不许自由挥。
这就是皇帝口中‘放之四海而皆准、以为大汉万世太平之基’的鸿篇巨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