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双语优势?(捉虫)(1 / 2)

加入书签

但此时的Ariana Grande尚未成名,网上几乎搜不到有关她的任何信息。卡莉大概算了算,好像……Ariana也和自己的官方年龄一样,才15、6岁吧?

想到自己要见证一个新生代的崛起,卡莉异常激动。如果这次试镜有幸被中选——哪怕只是一个背景和声——都能近距离目睹“A妹”刚刚崭露头角的青涩时期。

不管乐评人是挑刺还是追捧,A妹的资质在新生代中都是领先的,在这个越来越不推崇vocal的年代,能耐下性子磨练唱功,实属难得。即使13年在卡莉穿越前A妹只是小火,还没有大曝,但李攸攸一直都特别关注她,也相信她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从目前关于《13》能查到的有限资料里,Ariana的角色也是个啦啦队员,那这个要通过open call遴选的角色,还真有可能就是要和A妹配戏的?还是说……是B组或替补?

按照网上的要求,卡莉在网上报了名,第二天在哥哥的带领下去打印了几张大头照,写了一份基本简历(卡莉这辈子的简历几乎是空白的),但想了想,她还是写上了小镇唱诗班领唱的经历。

除了极个别从小在百老汇舞台上长大的孩子,比如有幸在《悲惨世界》里扮演小珂赛特的丽亚·米雪儿,大部分孩子应该都和她一样吧。简历里只能写一些学校和少年儿童艺术教育组织举办的活动之类的。所以她也算不上落后。

至于试镜歌曲选择,卡莉思来想去,最后定下了《悲惨世界》里的著名唱段——角色艾潘妮的独唱《on my own》。

百老汇试镜的各种心照不宣的禁忌中,首先就有一条——最好不要直接唱所试镜音乐剧里的歌曲,除非有特殊要求。这条禁忌主要是针对复排的名剧。而13是个新创作出来的音乐剧,故不存在这个问题,普通试镜申请者也根本不可能知道剧里的歌曲。

至于为什么不能直接在试镜的时候唱该音乐剧里的歌曲,这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没人知道为什么,这就是一种行业惯例。但的确也存在极个别的试镜成功案例,剑走偏锋的试镜者通过演唱该剧歌曲而让选角导演眼前一亮。

其次,还有一个禁忌是不要自己带伴奏带,比如用手机、磁带等。活页乐谱(sheet music)依然是最传统最稳妥的选择。不要担心钢琴师究竟会不会弹你要唱的这首歌。因为试镜演员大多数只唱32小节,因此就需要试镜者自己提前用笔在sheet music上标注出你想要的起始段。

对于自己这辈子的第一次试镜,卡莉打算规规矩矩地来,并不想挑战任何传统。

但乔治却露出不相信的表情,在他听到卡莉打算在试镜中唱《on my own》后。

“《on my own》还不算挑战传统?!”乔治的眉毛抬得老高,摆弄着手里的乐谱,“即使我不像你这么专业,我也知道这首歌难度很高。不管是什么面试,自我展示选太难的都不适合。我想试镜应该也一样。”

乔治说的是有一定的道理。多年来,悲惨世界已经翻来覆去地在世界各地上演了不计其数的场次。法语原版和英文版都有难以逾越的高峰版本。英文版里的这首《on my own》已经被美国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顶级女演员唱得几乎臻于完美。这种歌曲的灾难就在于,你自然而然地会被选角导演和观众拿来和历史上最好的版本比较,对你的要求天然地就比别人高了一大截。如果你唱了99分,仅仅只有一点瑕疵,甚至没有瑕疵只是没有超越,你在选角导演和观众眼中只会被认为是80分;而若是其他歌曲,唱到95分很可能已经会被选上了。

当然,若你真能完成到110分,超越了选角导演的期待,也一定能在众多试镜者中脱颖而出,吸引注意力、留下深刻印象——而选角导演一天要连轴面试几百上千名一定程度上越筛选越同质化的试镜者,作为非关系户,能给他或她“留下印象”,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了。

前世被埋没的经历,让李攸攸受够了“py safe”(打安全牌)。当年不管是选秀节目的指导,还是评委,都私下教育她应该向市场妥协,唱得再好都没用,要给自己增加“话题性”,她在一定程度上妥协了,唱着自己不爱的口水歌,藏起自己的原创歌曲。

但市场反响并不好,连她自己都觉得电视上的“李攸攸”看起来不伦不类的。

现在她明白,这并不是她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当时国内疲软的唱片市场、和低迷的原创环境导致的。没有形成市场和创作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维的,其中有版权保护不足、审查制度等等,足够写出几大篇论文。而且短时间内无法改善。

但这一世,卡莉认为,既然自己是vocal系的,她就要坚定自己的vocal路线,恣意地展示自己的歌喉和技巧。唱高难度歌曲,最多算“自讨苦吃”,并没有犯任何百老汇试镜大忌。

——就当她任性吧。

但卡莉并不是毫无考量、孤注一掷。除了“任性”的主观原因外,客观条件上,卡莉认为自己在前世已经成熟完善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