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走向辉煌(2 / 3)

加入书签

。”

王海亮说:“不行!我不能麻烦来叔,来叔的病那么严重,我不想他为我们操心,我再想别的办法

。”

玉珠问:“你还有啥办法?”

海亮说:“公鸡不尿,自有便道。我当然有办法。”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得住他王海亮。

现在,他只要用购买机器三分之一的钱,就可以将机器购买回家,而且顺利开工。

海亮的办法是这样的,他首先给了厂家三分之一的钱,拿到订单以后,他把订单抵押在了银行,然

后从银行里贷出了另外三分之二的钱。

这样的话,机器就顺利购买成功了。

利用机器做抵押,这个办法是素芬帮着他想出来的,而且银行的贷款,也是素芬找人帮他办理的。

那台机器是进口的,不但效率好,质量也好。

海亮的这套饮料制作机器,不单单在Z市,你就是跑遍全省,最大的饮料制作工厂,也赶不上这么高

级的设备。

工厂的技术人员负责安装,负责调试,也负责维护跟维修,服务的质量也是一流。

接下来,素芬又帮着海亮注册了商标,拿到了执照。

有了商标,有了执照,就是个正规的工厂了,接

下来就是招工了。

海亮把进城学习技术的几个年轻人也调了回来,给他们加了工资,让他们给村子里的工人进行了培

训。

当工厂的第一批饮料制作出来,王海亮打开饮料瓶子,品尝的一瞬间,他舒展了眉头。

那是无上的美味,采用的原材料是大梁山无污染,纯天然,纯绿色的产品,甘甜爽口,而且含着淡

淡的枣花香气。

第一批饮料就是枣花茶,营养非常丰富,而且达到了检测的标准,完全可以上市了。

再以后的几年,大梁山的桃子熟了,梨子熟了,漫山遍野的野杏,跟苹果也熟了。

果子哩哩啦啦,从春开四月,一直结到十冬腊月。

大梁山不但有了枣花茶,也有了杏仁露,还有了桃汁,苹果汁跟梨子汁。

大量的山果被收购进工厂,经过机器的加工成为了饮料。

剩下的残渣,是喂猪养牲口的饲料,养殖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工厂一年四季,从来都不缺货源,用不完的山果,就拉出大山卖掉。

再后来,大梁山拥有了自己的果品批发市场,一辆辆大卡车从山外徐徐开来,将那些山果运出大山

,走进大都市。人们手里的钞票滚滚而来。

大梁山的运输队最初用的是独轮车,有了山路就变成了三马车。

再后来,三马车被淘汰,换成了大批的卡车。

十年以后,王海亮手下的物流公司,就拥有了一百多辆卡车,近二百多个司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就在饮料厂开办的同时,跟饮料厂在一个大院的制药厂,也在有条不紊进行着。

海亮还是利用老办法,只付给了厂家三分之一的钱,另外的三分之二,仍旧是把机器抵押以后贷款

制药厂的机器安装到位,他的父亲王庆祥成为了顾问,献出了所有的祖传秘方,并且制造出了第一

批中药。

素芬跟张喜来帮了海亮的大忙,他们把海亮生产出来的中药,拿到了药监局进行鉴定。

鉴定通过以后,同

样帮他注册了商标,办了执照。

海亮工厂的第一批药品也上市了。

现在的王海亮手下有两个工厂。

这两个工厂培养了大梁山几百个山民,解决了所有山民的失业问题。

这样的话,柳编工艺,果林的管理,药材的管理,再加上物流跟工厂的工人,大梁山的人员远远不

够用了。

为了解决人才问题,王海亮又安排素芬在城里帮着他招揽人才。

大学毕业生,博士生,硕士毕业生,还有劳务市场的强壮青年,只要是能干活的,来之不拒。

你付出多少,大梁山就给你多少回报。

就这样,大梁山开始走向繁荣,走向发达,走向另一个辉煌。

数以万计的人口,好像一下子被呼唤了出来,大梁山的山道上,人流穿熙,车流量不绝。

开始的时候,那些大学生都不想来大梁山。

他们都想在都市找工作,并且生活在都市。谁乐意来这鸟不拉屎的山窝窝?

但是当他们一脚踏进大梁山,看到这里山肥水美,看到这里的万亩果园,看到这里俊滴溜溜的大姑

娘,一个个脚步就不听使唤。

这里的天是蓝的,水是绿的,空气是没有被污染的。

这里的姑娘是美的,粉白的,也是野性的,微微一笑,大学生们被勾趴下一大片。

这里的小伙是强壮的,都有一副山梁那样的臂膀,都有一身古铜色的腱子肉,让那些女大学生如醉

如迷。

王海亮给村子里的人开了个会,姑娘们跟小伙子们一定要大显身手,把人才留在大梁山。

姑娘们只要留下一个男大学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