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走向辉煌(1 / 3)
第322章走向辉煌
两个民警根本站不起来了,其中一个被撞断了肋骨,痛地冷汗直冒。
另一个不知道被张大栓点中了哪儿,不见伤只喊疼,捂着肚子直不起腰。
两个孩子的脚步都迈不开了。
他们说:“建国哥,快,赶紧帮我们追!”
张建国犹豫了一下,想追,又不好意思追。
他心说,你们两个没看好人犯,管我屁事?
再说了,张建国也不想得罪人,谁近谁远,他分的很清楚。
两个民警把张大栓抓住,拍拍屁股一走没事了,得罪张二狗的事儿,就落在了张建国的头上。
张大栓可是张建国的远亲,论到关系,比跟两个民警近多了。
其实无论是张建国还是王海亮,都不想抓张大栓的。
张大栓是有错,但罪不至死,这么一走,是非死不可。
他毕竟是大梁山人,大家是好邻居,祖祖辈辈在一块生活了几百上千年。
现在他跑了,正好,应该放他一条生路。
张大栓经过这件事,可以改过自新,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张建国答应得挺痛快,说声:“好。”立刻飞步窜进了树林子。
他在树林子里没走多远,只是抽了两根烟,屙了一泡屎,又回来了。
他跟两个民警说:“我找过了,哪儿也没有,张大栓对这一代的地形很熟悉,我抓不到他。”
两个民警叹口气,也只好作罢。
过了很久,他们的神情恢复了,伤口也不是那么痛了,就坐上三马车,让建国把他们拉回了城市。
接下来的几天,几个民警又来了大梁山。
他们拉着一条狗,将大梁山前前后后数百个山头全部翻腾了一遍,不要说张大栓,人毛也没有发现
一根。
大梁山实在是太大了,藏个人好比大海捞针。
再后来,这件事就淡漠了,无论是村子里的人,还是山外的人,再也没人提起过。
张大栓就那么消失,一走就是十五年。
直到十五年以后,他从一口红薯井里钻出来,那时候,
他已经不见天日很久了,成为了一个白头发
,白眉毛,白胡子的干巴老头。山里人再也认不出他了。
那时候的张大栓是平静的,也是坦然的,他为自己的一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总而言之,张大栓再也没有回来过,村子里的谣言纷纷四起。
有人说张大栓逃走了,逃出了大山,他的儿子二狗把爹老子藏了起来。张大栓躲到了另一个城市。
也有人说张大栓死了,没走出大梁山就死了,死在了野狼的嘴巴里。
还有人说,张大栓被他的媳妇大栓婶藏了起来,藏在了家里。
反正说什么的都有,众说纷纭不止一次。
张大栓跟海亮的这场争斗,根本没有拉开序幕,就以失败而告终。
他的影子,他的传说,也在村民的心里渐渐淡漠。
大栓婶一病不起,在炕上躺了一个多月。
在这一个月里,大梁山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海亮的工厂终于开始运转了。
工厂的运转经历了重重磨难。
因为海亮再一次没钱了。
一场大火,烧毁了四个村子,大家伙集资的钱,海亮统统还给了他们。
一些房子没有烧毁的村民也纷纷对集资产生了怀疑,退股的不在少数。
二百八十万的集资款,就这样一散而空,海亮的账面上只剩下了一百来万。
他考虑到,当初张大栓的那二十来万,不是自愿的。现在张大栓出事了,大栓婶急需要钱,于是把
那二十万,也退换给了大栓婶。
这样下来,账面上一百万都不到了。
退掉的钱,村民们开始修盖房屋,修盖砖房,瓦房,也有的村民购买了农用车。
近万亩的荒山包产到户,果园的管理需要拉肥料,需要打农药,需要浇水,没有农用车怎么行?
就这样,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一辆辆农用车也开进了大山,家家户户全都有了农用车。
三马车可以跑长途,也可以顺着那条山道走进大都市。
没到这年的中秋,大梁山的四个村子,
仿佛一下子又被召唤了起来。
这一次的大梁山彻底大变样了,到处是一水的新房,到处是干净的街道。
村民们高兴了,但是王海亮却发愁了,那就是,机器该怎么安装?工厂怎么运转?
购买机器需要钱,招工需要钱,技术人员需要钱,厂子里的其他设备也需要钱。
柳编生意,山果生意,可以让山民不再挨饿,可用来开这么大的工厂,简直是杯水车薪。
晚上,王海亮一根接一根抽烟,愁得不行。
他的媳妇玉珠也愁得不行,女人摸着男人健壮的胸肌,贴啊贴,抱啊抱,希望给男人抚慰,给男人
温暖。
玉珠说:“海亮,实在不行,就去求求咱爹吧,目前也只有他可以帮咱了。那么大个厂子,整天闲
着,不是个事儿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