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大剑右手钐刀(4 / 4)

加入书签

公的面儿。魏国公正在为仓州被淹而高兴,在后院观赏歌舞,关于汛情的消息送到国公府时便被耽搁。

全天下都盯着这场洪灾,魏国公沉迷温柔乡而耽误抢险的事儿瞒不住。他决定把段姬推到河堤上处决,说她是卢国公派来的奸细,在身边安插多年。

谢密觉得这是昏招,赶忙去说情。人无完人,作为主公可以犯错,甚至可以在战场上指挥失当,但不能龌龊。

主公龌龊,还有谁会愿意跟随?

历史上总有一些小人物起到转折的大作用,这次轮到丫鬟上场。

多好的一个扳倒段姬的机会,怎么能错过?

段姬对丫鬟挺好,即便丫鬟争宠也不会为难。魏国公若是想要抬举丫鬟,谁还拦得住?国公就是享受偷情的欢愉,段姬心里清楚,从头到尾没有挑破,还给予方便。

但越是如此,丫鬟越恨段姬,觉得她瞧不起自己,没把自己当作真正的竞争对手。

谢密跟魏国公分析利害关系,差不多说得魏国公心里舒坦了。丫鬟得知消息后急忙赶到段姬院落,一条白绫把人吊死。

“军师言之有理,此事便作罢,如今全力救灾要紧。”魏国公终于首肯。

魏国公虽然不杀段姬,但心里依然恼她,自然不会想着去看她。过了两天,段姬被吊死的消息才慢慢传开。丫鬟早有准备,哭诉道:“我知国公不好动手,这罪孽便由我一人承担吧!”

魏国公冷笑一声,没追究。

谢密听闻之后觉得无奈、失望,但依然努力往好处看,想着至少比在堤坝上当众处决好一些。

魏国公占着两座大粮仓,以前大家不知道,但这一次盟军内讧时经常提起。一旦粮草输送得慢一些,盟友就质问那么大粮仓为什么不用?

吵得多了,粮仓的事儿就在百姓之中传开。

房屋被冲垮,粮田被淹毁,百姓都等着看官府如何救灾。因为雪灾时不作为,以及攻打京城半途而废,百姓对魏国公已然很不信任。

两天过去,洪水依然没退,劫后余生的百姓大部分在荒野上躺着饿肚子。百姓耐心耗尽,便想着自救。关于起义这件事,百姓即便没参与过,也听得多了,于是不需要特别的组织,人群默契地向两处大粮仓移动。

谢密赶到现场维持秩序:“国公体恤百姓,马上组织放粮,乡亲们按秩序领粮。”

谢密说的话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但卢国公怎么可能看着新州平稳度过此次危机?不是说卢国公安排奸细吗?如他所愿,奸细来了!

人群中鼓噪着:“狗官!狗官!杀狗官!”

不需要什么高明的口号,只这么一句就够了。

百姓的愤怒比山洪更可怕,谢密身处其中觉得好像是溺水般全身受到压迫。

同僚见势不妙急忙把谢密拉走,百姓看到他们退缩更加火大,瞬间就冲破阻拦,抢了守仓士兵的武器一顿乱杀。有人被杀死,更多人被踩死,场面不忍细看。

谢密狼狈地回到国公府,详细述说事情经过。

魏国公气恼道:“不是已经决定开仓放粮?怎么还会闹到这步田地,是不是你从中作梗?”

谢密惊讶不已,觉得荒唐,但很快想明白。既然已经激起民愤,当然要有人负责。国公已经下令放粮,那一定是底下的官员执行不当。

百姓抢完粮食一鼓作气杀到国公府,谢密就被推了出去。

百姓抢走的粮食不用还,关于这一次骚乱官府也不予追究,一切都是谢密的错,欺上瞒下,中饱私囊……

谢密死前仰天大笑,说一句:“不愧天地,但愧才疏学浅,救不了新州。”

他已经穷尽心思,用尽手段,没什么遗憾。在新州除了魏国公属他权利最大,防洪不力,本就该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