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跑马地纸盒藏尸案(一)(2 / 3)
过警方调查,日立电视厂商于1973年开始使用这种纸箱。
而案发的时是1974年12月17日。
也就是说,这只纸箱最早可追溯到一年多以前,也有可能是案发前不久才出厂。
在排查了所有箱港的日立牌代理商后,警方推测这个大纸箱里的电视机可能是在港岛区售出的。
纸箱的底部虽然有轻微的拖行痕迹,但有塑胶绳子保护着,整体状况完整、良好。
受害者身上的所有衣物,以及那天她携带出门的个人物品都不见了。
此外,警方在尸体身上发现了些许铜线、在头发上的一小块红色电线胶布、很小很小的油漆微粒、以及手上黏着一张写着“未焊”的白色纸条。
由于在纸箱里发现的这些证物都是工程用品,以及尸体的下体毛发疑似被电焊器烧灼过,警方怀疑死者遇害地点在工厂内。探员们在跑马地地区搜寻了所有的工厂、电器行、以及维修厂,并排查了约750到800个在这些地方工作的人。
为了试图还原犯案过程,警方让一名身高体重接近受害者的女警(约40.5~45公斤)依照指示进入纸箱,按尸体被发现时的原样躺卧着。
发现装了女警后纸箱很沉,一个人搬不动,而2个人搬纸箱会变形。
为了推测这个纸箱是怎么被摆放到街道上的,警方也试着把这只纸箱放进50多款不同的私家车。
结果是,将纸箱放入车后的行李箱里,那大部分的后备箱门都关不上。如果想将箱子放在车子后座,车门又不够大,硬挤进去箱子便会破损。
除非是用货车运载。
可这么一来,纸箱里的尸体会有震动过的痕迹,便不是发现时的原样。
而且,如果嫌犯有车,为什么不到荒郊野外去丢弃,而是摆在熙攘的街道上,这不是加快命案曝光的速度吗?
用平板手推车会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会引起注意,而且运送的距离也不会远。
由于纸箱运送困难,于是警方推测,受害者的遇害地点就在纸箱发现处附近。除此之外,警方没有任何头绪,一直到安美雪糕店的出现。
3,安美雪糕店
关于警方是如何找上安美雪糕店的,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陈冰冰告诉警方,卞钰英生前喜欢吃雪糕,而且两人经常光顾雪糕店,于是警方便开始以跑马地车站及发现尸体所在地为中心,调查附近的雪糕店。
而安美雪糕店就位于被丢弃纸箱的那家兽医诊所隔壁。
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天编号“1725”探员偶然间到安美雪糕店里借电话。雪糕店的电话设在阁楼上,于是探员在无意间发现了这个面积虽小、但工具齐全的工场。
雪糕店的阁楼工场引起警方极大的关注。在数次地毯式的搜索后,警方发现一些与受害者身上找到并相同的物件:铜线、红色电线胶布、油漆微粒、以及一张写着“修妥”的白色纸条。
这张纸条的纸质和缺口与受害者手上那张写着“未焊”的纸条是相同的。
这些发现使警方扩大对雪糕店的调查。
公司经理陆锡霖向警方介绍,这个阁楼工场的主要功能是维修店里的自动贩卖机。
搜查时,探员们注意到了,阁楼的窗户朝向屋内,而非街道,所以阁楼里挺安静的。
这和受害者打电话时背景的嘈杂是矛盾的。
有些报道称,案发时纸箱里覆盖着受害者尸体的报纸,也出现在阁楼工厂里。但也有报道说没有。
经理的说法是, 阁楼里虽然有纸箱,却没有装电视的纸箱。而雪糕店也确实订了中文报纸,大家看完后堆成一叠,由清洁工人收取。
这个清洁工人是43岁的林嫂,她称,12月17日那天早上她在打扫安美雪糕店,包括阁楼上的工场时,并没有发现任何不寻常,也没有看到任何与女人相关的物品。
(其实,还有报道称林嫂是第一个看见纸箱的人。12月17日那天,她一大早便来到大楼及雪糕店搞清洁,也看见兽医诊所门口那个大纸箱,但她没有多想,便进入安美雪糕店开始打扫。)
安美雪糕店每天营业到晚上10点打烊,打烊后便没有人看守。通常只有一个人值夜班,而案发当天值班的是一个名叫欧阳秉强的大陆男子。
我们先来看看欧阳炳秉强是谁。
1974年案发时欧阳28岁。他与妻子李金凤于1972年认识,1973年11月结婚,住在柴湾。两人感情很好,女儿才一岁。
1970年开始,他在观塘宏图道一间工厂里任职文员,薪资微薄。为了维持家计,1974年8月20日起,经由安美公司的会计周小姐介绍,开始在安美饮品公司的雪糕店里兼职做夜班。
欧阳的日常生活规律而单调:每天早上8点离家到观塘的工厂上班,中午休息,下午2点再上班到5点。从工厂下班后,他便直接到雪糕店上班。
欧阳供称,雪糕店的工作很多,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除了看店,他还必须管理与清理饮品机的饮品、在打烊前收拾店里、结算好账目、最后才关灯锁门。
因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