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生命演化探索(1 / 3)

加入书签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鬼宿等女土蝠讲完后说,“这些重大发现说明

“地球上许多种类的恐龙经历了漫长而缓慢的灭绝过程,这个过程又是一个生物再造过程,造物的双手,就是微生物群。

这个过程需要

1、对这个病毒的数量要求很高,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2、这个病毒无法在生物间进行传播,只针对目标生物有效。

3、病毒要携带很多功能性基因蛋白,比如决定目标生物的基因片段,这些基因的信息必须非常精确,还要一次成形。

4、转录和翻译目标基因全序列,翻译以后,如果目标DNA序列没有缺陷,然后再释放工具酶让目标DNA聚合酶的降解和修复功能沉默,随之让各种工具酶达成完美的协作最终融合,整合至表达。

5、第一批突变的,有可能依然跟没有突变的去恋爱,这是有前提的,起码他们的染色体对数一致。这里的第一批突变是有局限性的,在种群里,能够接受病毒改造的,成为新的一批,抵抗病毒改造的还是原来的一批,这就形成了新的种群划分。而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就开始了阻止病毒改造的进程,这也就是,我们片面的认为,人类是物种进化的最高级形式,在我们了解到的人类几十万年历史中,进入文明社会的近十万年内似乎人类在这期间没什么变化的原因。然而,我们的阻止只是暂时的,自然界的改造手段不但在自己进步,也在踏着人类的脚步进步,最终会超越我们,几次大的流行病就是先兆。病毒不但会快速变种,也会适当的组合,很多物种的基因都有被镶嵌的痕迹就是证据。当你知道诺姆两大陆人类的同源性高,恐怕你还不知道人类跟任何一个物种的同源性都不低,这就是改造可能出乎所料的原因所在。

“我们的研究人员使用一个统计模型来估计每个科随时间进化的物种数量。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得以追踪1.6亿至6600万年前出现和消失的物种,并再次估算每个科的物种形成率——进化出新物种的速率——以及随时间推移而灭绝的速率。

“化石记录是有偏差的,即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并不均衡;在自然各种因素作用下,不可能让这种痕迹留在我们发现的历史中,就拿地球上的恐龙来说,有些恐龙种类并不像其他恐龙那样都会变成化石。在古生物学中估计多样性动态时,很难系统性的划分,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古生物学家。

“设定复杂的模型可以解释不同物种的化石随时间推移而变得不均衡的保存状态。但是模型条件很难保持充分。只能是通过这种处理,化石记录在估计特定时期的物种数量时就变得更加可信一点。所以,研究人员需要谨慎看待模型运算的结果,因为这仍然只是估计。而且,如果未来发现更多的化石,或者开发出新的分析模型,那这些结果很可能就会发生改变。但是有一点应该说明,通过化石证明物种演化的连续性是不可能有答案的。化石只能证明,某种生物在某个阶段的生活状态,它的前因或者后者都不能用形状类似基因近似说明什么。

“研究结果也显示,从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送来地球信使之前1000万年,到恐龙灭绝这段时期,共有6科恐龙的物种数量发生了急剧下降。尤为有趣的一点是,这种下降应该是全球性的,受影响的不仅有像霸王龙这样的食肉恐龙,也有像三角龙这样的食草恐龙。在恐龙存在的最后500万年里,有些物种的数量急剧下降,比如甲龙和角龙;而在这6科恐龙中,只有伤齿龙科的物种数量下降幅度很小。”

“我们只是得到了地球信息的部分能说明这样的问题吗?”胃土雉问到

“这块地球信使,代表了地球几千万年的历史,我们根据沉积层分析了地球不同时期气候的变化进行了推论。”鬼金羊接着说“地球恐龙的新陈代谢需要在温暖的气候下才能正常进行。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恐龙既不是像鳄鱼或蜥蜴那样的冷血动物,也不是像哺乳动物或鸟类那样的恒温动物。它们是“中温动物”(mesotherm),其代谢系统介于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之间,需要温暖的气候来维持它们的体温,从而实现基本的生物学功能。温度的下降一定对恐龙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我们看到,新诞生的哺乳动物是有毛的,表明那时候的地球环境温度在下降。由此可以看出,恐龙兴旺的时代,地球的温度很适宜诺姆人生活。”

女土蝠接着说“每次大灭绝都是生物诞生的试错过程,大部分都失败了,于是有了大灭绝。然而,每一次大灭绝时间之后伴随的是新时代的生物诞生大爆发。

“这说明,生物灭绝不仅有自然灾害造成的局部影响,更有生物环境变化造成的同属物种普遍性独立性的灭绝,对于普及性的物种,局部灾害不会产生灭绝性灾害。也就是灭绝是多样性的。而且,生物环境变化引起的灭绝不应该叫做灭绝,而应该是一次变异。

“当然,每次变异都伴随着大面积同属生物的灭绝。这与当下某种传染病对一种生物的摧残是一样的。决定这种变化的是微生物,特别是病毒,因为大部分病毒遗传物质是RNA,很容易结合到其它生物基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