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朝廷对世家的最终决策(1 / 2)
长孙无忌不一样。
长孙无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长孙无忌有自己的打算,长孙无忌在大唐根深蒂固,懂得为自己谋划。
所以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又没有多大的风险,长孙无忌都可以任由李晋随意发挥。
大唐不亡,长孙无忌的利益就不断。
在李晋拿出火炮的那一刻,长孙无忌就意识到天下已经没有人能阻止李晋了。
那玩意儿对刀枪剑戟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而且李晋还有那么多亲兵,不依靠他人掌控这些东西。
所以长孙无忌知道,有李晋压着,大唐的天就塌不了。
所以长孙无忌在李晋提出某件事情之后,敢往最大胆的地方去想。
刘伯温不一样,没有长孙无忌所要考虑的利益。
刘伯温是天外来客,背后没有世家。
所以一切以治天下来考虑,要天下安稳。
所以刘伯温不敢学长孙无忌那般大胆施为,刘伯温属于保守派。
“臣明白,臣不反对陛下重整河山,但臣要说的是,没有人来治理江山,那么江山还是会动乱不堪,仅靠巡抚一人,安不了天下百姓的心!”
刘伯温还是坚持自己的这个想法。
李晋冷哼一声,“世家愿意出人,帮朕治理天下,朕欣然接受,如果不愿意,朕也不是非世家不可。
世家视百姓为贱民,视他们名如草芥,视他们如猪狗,世家的人治理一方,朕还不放心呢!
朕为什么不能从百姓当中选人?让百姓自己选择他们当地的县令?反正也就这一段时间而已。
明年恩科考试过后,人才如百花齐放,朕会缺人吗?朕告诉你,天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只是人才被埋没了!
世家朕用着不放心,朕难道就不知道用寒门之人?你只看到眼下江山无人治理,可曾看到未来人才辈出?”
“臣愚钝。”刘伯温就回了这三个字。
李晋一甩衣袖,又重新坐了下来。
“中书省拟旨,传旨巡狩天下的御史,秘密网络寒门人才,汇成名单,写详细一些,未来若人手不足,则从寒门选人,不再用世家的人。”李晋吩咐道。
房玄龄应道,“遵旨。”
“还有,传旨兵部,新兵训练结束后,向这些新兵宣布奔赴各地抄家的事情,自愿报名,不强求,并传令户部,备好粮草。”李晋继续下令。
“是。”
房玄龄再应下。
李晋还没完,继续说,“将这份名单送去锦衣卫,叫他们核查一下,避免四大世家的人在其中牵扯私怨。
东厂有情报网,让他们半个月内把名单核查清楚,核查无误之后,将这份制裁世家的名单昭告天下!
就按赵国公所说,发布海捕文书,通令全国,并且自昭告天下开始,不允许他们名下任何产业进行买卖。
如有买卖,合约无效,朝廷该抄没就抄没,这些被制裁的世家当中如有人为官,则罢官,若有人有爵位,便革爵!
并且如自制裁之后再分家,按无效论处,仍然一律连坐,如有特别人才,可以酌情留其一命,押送刑部大牢再说。”
这话一出,房玄龄心里一阵卧槽。
这是嫌世家分裂得还不够大啊。
这波制裁下去,肯定世家还得再分,生怕自己家里有人未来要被制裁。
还是另辟门庭来得安稳。
“是,陛下,不过这特别人才,应该如何界定?”房玄龄询问道。
毕竟如果没有界定,可就是底下官员说了算,到时候贿赂贿赂,就可以活命,岂不要乱成一锅粥?
“朝廷现在缺的人才,便属于特别人才,如研究类人才,制作类人才,或者是治理天下和打天下的这种人才,你们内阁商议,写个奏折给朕,到时候再详细决定。”
李晋想了想,自己先想个大概,然后内阁商议出细节,自己加一些或者删一些,就完事儿了。
这样对自己来说最轻松。
至于内阁大臣嘛,都给朝廷打工了,还要啥轻松?
“臣遵旨。”
房玄龄心里默默叹气,这事儿咋又落到内阁头上了。
“陛下,世家分两种,不能一概而论,一种是五姓七望的世家,一种是其他世家。”
杜如晦这时候行了一礼道。
李晋有些疑惑了,“什么意思?”
“陛下难道忘了,先前昭告天下的神谕?”杜如晦提醒了一下。
李晋恍然大悟。
自己先前为了整五姓七望,编造了这个所谓的神谕。
“朕没忘,五姓七望的世家危害天下,奉行神谕,抄家问斩!其他世家,谋逆不轨,煽动叛乱,罪在不赦,抄家问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