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茅山宗师之少年天才(1 / 2)
继陆修静后,南朝道教史上成就最高者应该就是陶弘景了。从本章开始,就分享一下他的生平及其在道教史上所取得的成就。
姓名:陶弘景
民族:汉
籍贯:丹阳秣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出生时间:公元456年(刘宋孝建三年)
去世时间:公元536年(梁大同二年)
职业:道士,兼职宰相
主要著作:《真灵位业图》《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华阳陶隐居集》《古今刀剑录》……
主要成就:开创茅山宗,药物分类,药性分类,制定神仙谱系,提出形神兼修……
陶弘景一生历经了南朝的宋、齐、梁三个王朝,了解南北朝历史的道友清楚,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国祚都不长,陶弘景成长于刘宋时期,混迹官场、四处旅游于南齐时代,而真正活跃在梁朝,极受梁武帝萧衍器重。
陶弘景一生积极推动儒、释、道三教融合,是药物、医学、丹道上集大成者,同时提出的形神兼修的道教炼养思想,并制定了七级的道教神仙谱系,特别是开创了茅山上清派,并事实上避免了南朝的道教走上北天师道那条一代而终的道路。总体上说,陶弘景是一位博学多才,在天文历算、地理、药物、中医、经学、兵器铸造、养生、丹道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文科和理科学习成绩都不错好学生。
对于这样一位如此多才多艺的道教宗师,我们还是先听听他的故事再说吧,故事以《梁书》和《南史》的记载为主。
上一章刚讲完的陆修静,虽然在道教史上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却没有被列入正史,这是他和寇谦之、陶弘景的不同之处。寇谦之和陶弘景呢,二人虽然都入了正史,但同样都没有被单独列传,寇谦之记载于《魏书》的释老志里,陶弘景则是出现在《梁书》处士传和《南史》隐逸传里,这当然不是说明寇谦之和陶弘景在道教方面贡献或成就比陆修静高,只是因为这二人在政治纠葛方面比陆修静更深,寇谦之是国师,而陶弘景则有山中宰相之名,这二位可都是享受了正国级的待遇了,所以才入了正史。
陶弘景出身中医世家,爷爷叫陶隆,史书称其“姿态雄美”,常去健身房的道友们应该见过很多这种类型的人,基本上就是那种又高又帅,肌肉发达但线条还特别流畅的那种,有阳刚气的那种型男,这和现在有些国人喜欢的那种有点娘的所谓小鲜肉是本质上不同的。
陶隆懂些医术,医术高低不好说,但武力值应该还不错,曾跟随刘宋孝武帝刘骏讨伐刘劭,这段历史前面讲陆修静时简单提及过,陆修静就是在那段时间逃离南京的,为了那座位,已经没有人性了,有兴趣的道友可以翻翻南北朝历史研究一下,这里就不多说了。
爷爷陶隆就是在这次讨逆行动中立了功,所以就被封为晋安侯,出任王府参军,不过后来受小人排挤,被外放了。
陶弘景的老爸叫陶贞,作过孝昌县令,书法极好,但从那时候家境就有点衰落了。当时的孝昌就是现在武汉市北边不远的孝昌县,属孝感市。刘骏即位后大力倡导孝道,于454年新设了一个县,就是这个孝昌县,之所以叫孝昌,原因是当地民风淳朴,孝行昌隆。按时间推算,陶贞可能是孝昌县的第一任县长兼县委书记,不过由于手头没查到孝昌县志,希望道友们能确认的话告知。
老生常谈了,每当重要人物出场必须是自带特效的,陶弘景自然也不能例外。传说陶弘景的老妈有一天梦到了一条没尾巴的青龙从自己怀中飞出,并且还有两个人手执香炉来到家里,醒来后就对身边人说:“哎呀,这次怀的肯定是个男孩,将来成就非凡,就是怕没有后代啊”,由此看来,老妈至少也是位易学高手,这预测能力,也没谁了。
果真,不久后老妈就怀孕生下了陶弘景。老妈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真伪就不再考证了,因为人家的母亲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做过多少梦,真的梦到青龙一点也不奇怪对不对。不过经后世高人解读,里面还是有玄机的。首先这条龙没有尾巴,证实了代表陶弘景没有结婚生子。其次是两个人执香炉,一个代表佛,一个代表道,寓意他后世佛道双修。嗯,前面那是《南史》里记载的,后面是我分析的。
这里还有个小问题需要啰嗦几句,就是有关陶弘景生卒时间,史书、道书等记载有些出入。
《梁书》记载,陶弘景是在大同二年过世的,寿八十五岁,和唐朝李渤的散文“梁茅山贞白先生传”里记载的一致。大同二年是536年,按85岁推算他的出生时间应是451年,即刘宋元嘉二十八年,所以历代有些人,包括现在有些学者写论文还在用451年。
但《南史》则准确记载陶弘景生于宋孝建三年丙申岁夏至日,即456年6月19日。同样,据陶弘景的侄子陶翊在《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中记载,他是生于孝建三年太岁丙申四月三十日甲寅夜半,那年应该有个闰月。肖纶在“陶君碑”中记载是大同二年卒,春秋八十有一。再结合传记中的生平和一些时间节点分析,可以推断陶弘景的准确生卒年应该是生于456年,并不是451年,卒于536年,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