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五斗米道的版权之谜(1 / 2)
张道陵飞升后,自然是儿子张衡(96-179年)接班为二代天师了,按时间算,应该是在张道陵60岁以后老年得子,正是在龙虎山炼丹时所生。
张衡在正史上记载极少,如《三国志》里有七个字“陵死,子衡行其道”。道教典籍里记载也多点有限,《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和《汉天师世家》里都单独为他写了传,内容也乏善可陈,可见其一生碌碌,要不是占着二代的地位,基本上都不会有人愿意提了。不过,张衡却生了个好儿子张鲁。
讲张鲁之前,有一个人我们必须先说一下,他叫张修。那么张修是何许人?正史记载极少,但在三国时期鱼豢所著的《典略》等野史中,却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大家都应该明白,野史中的东西,不是不着边际的乱编一通,就是负责揭秘事实真相。
由于没有出现在正史中,所以张修留给我们的基本信息也有限,简单如下:
姓名:张修
民族:汉
籍贯:巴郡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公元200年
职业:五斗米师
主要成就:创立五斗米道,发动农民起义
《典略》中记载,张修和张角是同一年,也就是184年发动的起义,只比张角晚了五个月,再结合一些历史事件,大概能推测出张修和张角应该是一代人,都要晚于张道陵。
早期的张修是在巴郡、汉中一带组织五斗米道活动,整体上和张道陵的五斗米道教义相同,但也有一些改变,比如只有在给人治病时才会收五斗米,入教时则不必交米等,下面我们再总结。184年七月起义,很快就被时任汉中太守的苏固收拾了,失败的张修南下退到了巴郡一带。
此时,满怀着皇帝梦想刘焉已经来到了益州,急需人才的刘焉便招抚了张修。
不过在《三国志》刘焉父子的二人传中,嗯,不是东北二人传,没有记载张修,不过却记载他们父子和张鲁的关系。当时益州境内马相等人打着黄巾军的旗号造反,从事贾龙打跑了马相后迎来了刘焉。野心勃勃的刘焉对叛军进行了招抚,所以张修投到了刘焉门下。此时,有位名媛登上了政治舞台,她就是张鲁的母亲,一位借着五斗米道而成了一位有身份有地位的贵妇,关键是长得又有几分姿色。张线成了刘焉家里的常客,经常出入刘焉家里,至于干什么去了,大家自己脑补吧。后来,刘焉就给张鲁在军队里安排了个督义司马的工作,并且委以重任,派他去汉中驻守,暗中专门截杀来往的使者,切断和中央的联系,原因自然是怕想造反的事被皇帝知道了。由此可见,刘焉和张母的关系应该很不简单,差不多把张鲁当儿子来用了。等到刘璋接班以后,和《三国演义》里描写得基本一致,刘璋是不适合生存在狼的世界中,所以张鲁很是看不起刘璋,经常耍大牌,刘璋一气之下把张母和弟弟咔嚓了,自此两人变成了生死对头。
而和正史记载的不同,在《典略》中却是这么说的。刘焉收服张修后,由于时任汉中太守的苏固对他不太感冒,所以刘焉一直想着收拾他。在收拾完周围的王咸、李权等十几个不听话的豪强郡守腾出手后,就派张修去讨伐苏固,张鲁也跟着去打酱油。派张修去原因很好理解,张修是被苏固从汉中那边打跑的,自然早憋着一口气想去报仇雪恨了,所以刘焉不担心他会放水不卖力。而又派了张鲁跟着,想来是怕这个张修贼心不死,别打下汉中又自立为王了。
此次讨伐实际上还是比较精彩的,情节非常曲折,《华阳国志》《列女传》中有记载,为了不多加几章,这里就略了。最终结果是张修战胜了苏固取得了汉中,但却数次被苏固的忠义手下攻击而受伤,有人说张修是因伤重不治而死,也有人说张鲁在胜利后杀了张修,感觉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不管是刘焉暗授机宜,还是张鲁自己把握了时机,总之张鲁成了最终的胜利者,全盘接收了苏固战斗成果以及五斗米信徒、刘焉的兵马钱粮,从此,利用五斗米教开始经营汉中。
史料上对张鲁是何时掌控汉中的没有准确记载,《资治通鉴》记载张鲁是在建安五年杀了张修,故得到张修死于公元200年,司马光由何而得到的结论不得而知,不过却可以推断出张鲁就是从公元200年起当上了汉中老大。查中国编年史,公元200年发生了很多大家都熟知的故事,比如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这当然是著名的官渡之战的情节了,也正是在那一年,曹操在官渡大破袁绍的,也正是在那一年,也记载着张鲁据汉中,与刘璋为敌。《华阳国志》同样记载了建安五年,刘璋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时间上也还算对得上。在《后汉书》中也有一句“遂雄于巴汉十三年”,至215年曹操来灭张鲁,时间也勉强对得上吧。
无论正史还是野史,总之是张鲁成功占领了汉中,最终和刘璋怼上了,从此开始了对五斗米教的整顿,成功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
陈寿写的是正史,鱼豢写的是野史,学者们也对张修和张鲁这段历史一直有争议,甚至也有学者提出五斗米道实际上是由张修最早创立的,这里根本没张道陵什么事,并列举出一些证据,但也多是猜测,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