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会议进行中 2(1 / 1)

加入书签

“学生排名实装的问题就交给林导师和张主任来处理。那第一个议题就此结束。”

汪副校长并没有在这件事上多说,直接结束了这个议题。

林导师名叫林琛,是S大的一名辅助系研究人员。虽然也是能力者,但能力并不是为了战场而服务的。他本人精通数据分析和管理,吸收的能力也是和计算和模拟数据密切相关。是一名有华国大脑之称的导师。智脑的研发也是由他与另外几位科研院的院士共同主导的。在退出了智脑研发项目后,林琛离开科研院加入S大。

张主任名叫张杰,是S大的后勤主任,所有资源分配全都经由他之手。为人刚正不阿,公私分明。是个公平公正、能让人信服的人。

“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关于大三、大四的学生何时服那两年兵役的问题。”

这次主导议题的是叶逸云叶副校长。

“我们的大三学生在战场的伤亡率居高不下。大四学生近几年因为和墟兽冲突减少,并且经过一年的历练也更加成熟,所以伤亡率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第一个开头说话的是刚刚汪副校长提到的林导师。他并没有发表个人意见或者输出观点,只是平静地陈述了一件事实。

一些负责带队的导师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确实是个问题。有些学生理论知识学的非常扎实,但是实践经验很少。他们大一、大二的时候或多或少有参加过几次小队任务,但难度也不会太高。空有一身实力却无法在战斗中展现出来就被击杀。”

“再次攻略已知方界和防守边疆完全不是一回事。我们S大是为了培养将、校级军官而存在的。我们的学生拿了华国最多的资源,自然面对的也都是最危险的敌人。那些经常进行危险任务的学生们反而在服役期间能更好的活下来,而那些没有太多危机意识的学生伤亡率更高。”

“学生年纪小、心态差是一个问题,该经历的历练没经历就被推出去送死也是一个问题。强行将所有大三大四学生一股脑地送去前线就像是在养蛊一样,弱小的平庸的会被立刻淘汰,只能选出一批或几个强大的个体。”

“虽然以前没条件,但现在不一样了。让那些目标明确的学生在大三上前线。如果没有具体规划的话,可以等大三或大四结束后,有了更多的经验和经历后再入伍,只不过他们的毕业也会被延期。”

陈霖觉得这个话题他还挺有得说的。

“我虽然不是S大毕业的学生,但也是在大三的时候加入北境的一支特殊作战小队。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完成了H大和狩猎公会发布的一共172个C级和97个B级任务。就算有这样丰富的经历,我在第一年加入特殊小队的时候依旧不太适应那样的节奏。如果不是真正地参与到实战中,再多的演习也只是纸上谈兵。当然我不觉得我的经历有可复刻性。该他们面对的,早晚还是要去面对的,而我们要做的是由浅入深带着他们去习惯。”

陈霖的话让很多导师陷入沉思。与其责怪学生们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对自己的实战实力没有清晰的认知,他们作为导师应该担起部分领学生入门的责任。

接下来的话题便转移到该如何更合理地带那些作为多数的普通学生适应边疆的生活节奏,增加他们在墟兽手下活下来的几率。

最后还是由所有导师举手表决。

这次的结果非常胶着。在不断地争辩和妥协中,一个提议终于还是以微弱的优势通过。

关于学院学生入伍问题做出相对应的更改。

有能力在大三的时候直接加入特殊小队的学生们自行行动,学校依旧不会有任何干预。

对于其余的学生,S大决定由那些让导师配合那些战场上退下来的精英将士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直接入伍服役。

那些考核失败的学生,根据自身考核结果分班,将由导师和将士们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实战训练,在训练结束的时候进行第二次考核。通过第二次考核的学生因为入伍时间推迟半年或一年、也需要延迟相对应的时间才可以从S大毕业。

虽然这个改革并不完善,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但需要通过时间去验证这步子是否踏在正确的道路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