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帮忙(1 / 3)
张浩家这边热火朝天的摘荔枝,货车快递车进进出出,买荔枝的钓鱼佬来来往往,如此热闹的场面自然瞒不住村里人的。
于是第二天就陆陆续续有乡亲们上门打探情况,来凑个热闹。
对这些来串门的乡亲们,张妈也热情的招待着,沏茶水,递荔枝,有时间的热心村民还会坐下来一边帮着分拣装筐一边闲聊着家常,或者去山上帮忙摘下荔枝,倒也减轻了张浩家不少工作量。
当然,这些来串门的乡亲也少不了一番羡慕,毕竟今年大多数村民家里的荔枝都结得稀稀落落的,可张浩家的产量却没怎么受影响,而且果子还结得那么靓那么好吃,怎么不叫人羡慕。
尤其是看到张浩家门口竖着散卖价格的硬纸片,好家伙,25块钱一斤,居然还有那么多外来人登门购买,那批发给水果商的价格肯定也不会便宜到哪里去。
家里有种荔枝的村民忍不住就打探起来。
“秀兰,你家荔枝果商老板多少钱收的?我家过几天也差不多好摘了,正愁怎么卖呢,不知道那老板还收荔枝不?”
“呵呵,听说今年荔枝的行情还不错,所以水果商出的价格也还可以。”对于自家荔枝的收购价张妈只是含糊其辞的说了一下,毕竟财不露白嘛。
“至于那位水果老板还收不收荔枝,我也不清楚,是浩仔朋友介绍的关系,等他回来我问一下他吧。”
“那就拜托帮忙问一下了。啧啧,秀兰啊要说你家浩仔就是能干,回来后又是管理果园,又是养鸡的,听说养的蚯蚓还有很多钓鱼的人来买,收入也不少,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这些同村的村民可是很清楚,张秀兰家刚出变故那时的日子过得有多艰难,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伤的伤,欠了一屁股外债,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日子过得比其他村民都紧缩。
单单拿房屋来说,甭管张浩家这座老屋有多大,在城里人眼里看起来多有韵味,但在村民眼中看来,只有条件困难的家庭才会住老瓦房的。
这些年村里的村民可是几乎都住进了新楼房,就算有些人的水泥楼房没装修,那也比住老瓦房强得多啊。
不过自从张浩上大学后,不仅能自己赚学费,还经常往家里寄钱,没过几年家里欠的债竟然就慢慢还清了,今年回来又是买家电买车的,又是建养鸡场,卖蚯蚓,管理的果树更是大丰收。
对于张浩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晚辈,他们这些叔伯婶娘都是发自内心竖起大拇指,毕竟要不是张浩能干,就单靠张传军张秀兰两公婆在地里刨食,能维持一家子的生活开支就算不错了,哪能那么快还清欠债,甚至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所以现在这些乡亲对张秀兰说的话,也不全是奉承之言,而是真心实意的在称赞。
“呵呵,哪里,就是瞎折腾。”张妈听见有人夸自家儿子,那可比看着账本上的数字还要高兴。
“秀兰,你家浩仔年龄也不小了吧,谈女朋友了没?”
“应该没有吧,他说不急,我们也就由得他了。”
“这事哪能任由他作主啊,你这当妈的还是得督促一下,村里跟浩仔同辈的年轻人早就孩子都会叫爷爷奶奶了呢。”
张妈一听见当奶奶,立马就转变态度了,“也是,他婶子,你走动的多,有没有合适的小姑娘介绍介绍?”
“倒是有一个我觉得很不错,听说是在县城农业银行上班的,人也长得标致……”
当张浩挑着一担荔枝从山上下来时,就见老妈跟村里几位的婶娘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一看到自己进来就立即分开,一副在专心分拣荔枝的样子。
“妈,婶,你们在聊啥呢,聊得那么开心……”
“没什么。噢,对了浩仔,那位周老板还收荔枝不,村里很多乡亲们的荔枝也快成熟了,还不知道往哪卖呢。”
“对啊,浩仔,你帮婶婶问一下呗,要是还收的话就一起卖给他了,省得自己运到县城去卖那么麻烦。”
“而且县城的那些水果商经常联合起来压价,每年去卖水果都跟去干架似的……”
张浩放下扁担,从桌子上倒了一杯凉白开“吨吨”地喝了几大口,听到老妈和几位婶娘的话后,沉吟了一会说道:“应该还会收吧,我打电话问问他先……”
虽然村里其他村民的荔枝没自家品质好,但今年荔枝减产严重,想要卖掉应该没去年那么困难,况且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的他自然会帮一把,当即就摸出手机给周茂昌打了个电话。
……
而此时周茂昌正在收集各大超市和水果的店销售情况,得到的反馈也都是出乎意料的好。
从张浩那收来的精品妃子笑荔枝供应给那些终端门店,本地零售价定价在28块钱左右,而送往花城的最高还卖到了32块钱一斤,纵使如此也异常受欢迎,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很多店主老板纷纷向他下达了大额订单。
这让周茂昌是又喜又愁,喜的是销量火爆,愁的是产量不足,就算张浩家今年的荔枝树结果比较多,但供应两地的市场是远远不够的。
而他作为经销商,面对下游终端商的催促加订,就只能硬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