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小擦伤(2 / 3)
建国后才出现的早点。
“那你知道这胡辣汤的历史吗?”鹤爷问。
“别说,我还真就不知道。”
嚯~这弯儿拐的,猝不及防啊!
“不知道也不奇怪,年轻人对历史知道的还是少。”耀老爷子捋着胡须笑吟吟的说。
“这胡辣汤可以算是我们中医最支持的饮食之一了。”朱斌这样说。
“有什么讲究吗?”黎耀阳嘬了一口,胃口瞬间被暖意充斥。
顿了下,他说:
“这汤的配料之一是胡椒,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唐代才传入华夏大地的。
因此,胡辣汤的产生时期应该不早于唐。”
鹤爷轻笑道:
“说的没错,但据很多人研究,胡辣汤的前身可能是酸辣汤和肉粥,来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
当时的天子宋徽宗雅好风月,军国之事一无所长,但琴棋书画、吃喝玩乐等却无所不通。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淫侈奢靡的风气自上而下,遍及国中,而尤以汴京为最。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勾勒出了大宋亡国前数十年的繁盛,其中的各色饮食种类多多、风味各异,演变、流传,就成了有名的中原小吃。
因此,真的说起渊源来,胡辣汤还和东京汴梁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黎耀阳玩笑道:
“反正有什么不知道的事情,往宋徽宗头上安准没错,这家伙除了不会做皇帝,做什么都行!”
老爷子们被逗笑了,就连几个学徒听到后也在那偷笑,忍得相当难受。
“你这孩子,这可不是玩笑!
当时,宫中有位小太监,深得宋徽宗的喜爱,十六七岁时,便成为皇帝的贴身太监。
徽宗皇帝对小太监宠爱有加,特许他出宫游玩,顺便回家省亲。
第一站就到了少林寺,作为皇帝面前的红人,寺中方丈对他热情款待,照顾极其周到。
当他看到小太监面红耳赤、口唇干渴且饮食又少时,便奉上一碗少林寺的‘醒酒汤’。
小太监饮后直觉体气清爽,诸症若失,甚是高兴,于是连饮数日。
临行时又向方丈讨要‘醒酒汤’的方子,方丈即将此方赠与小太监。
回家省亲之后,小太监继续南行,便来到武当山游玩一番。
武当山掌门人见小太监食量很大,小便量多、大便腥臭难闻、身体消瘦,就为小太监准备了武当山的‘消食茶’。
小太监饮用数日之后,大便正常,形体渐丰,拿铜镜一照,面色也白皙了许多。
小太监很是感激,又将此方讨来。
见此二方颇有效用,小太监回宫后,便寻思将它献给徽宗皇帝,以讨得皇帝欢心。
他找来御膳房的太监及太医院的院士,以此二方为基础,做出一种色香味形俱佳的汤来。
该汤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
施与诸妃嫔,众皆曰佳;
奉与徽宗皇帝,这位风流皇帝更是精神矍铄,喜不自禁。
徽宗皇帝问小太监此为何汤,小太监灵机一动,称其为‘延年益寿汤’。
徽宗皇帝大喜,赐小太监为国姓,御封此汤为‘赵氏延年益寿汤’。
此汤据说冬御寒,夏避暑,徽宗皇帝曾敕发于军营之中。
军士们服
。后百邪难侵,诸病不生,一时之间声誉鹊起,并因此成为军中之良方。
后来,恰逢靖康之难,金兵攻破开封城,掳走徽宗、钦宗二帝。
离乱之中,小太监脱出牢笼,随逃难人群向南逃去。
小太监久居宫闱,身体本虚,再加上牢狱之灾、破国之难,路途风寒,心中惊惧。
行不多远,便身染重疾,待逃至逍遥镇码头上时,天色已晚,他再也支持不住,昏倒在码头上的一个茶水炉前。
第二天早上,卖茶水的王老汉发现火炉前躺着一个人,赶快将他拖到屋内进行救治。
一顿热汤热饭之后,小太监的病好了许多。
王老汉收留了小太监,并将女儿许配给小太监为妻。”
听到这,黎耀阳不禁打断:
“鹤爷,这故事前面听着还靠谱,后面就扯了,那个年代,谁愿意把自己家的黄花大闺女许配给太监?”
朱斌摆摆手:
“你先别急着问,继续听,事实上我们也觉得怀疑,但故事就是故事,管它真假呢。”
黎耀阳很想说,假的知道有屁用!
鹤爷继续说:
“为谋生计,小太监将茶水摊变成了早点摊,他把延年益寿汤加以变化。
那时候宫闱中人喜汤为养,民间百姓需粥以充饥,总之,小太监将其售与四方行商。
后来,小太监又将汤中的药物去除,再加上炒过的黑芝麻、花生仁之类,做成了一种甜汤,这就成为后来流行于逍遥当地的油茶。
有一天,一位北方客商带了一瓶胡椒粉来吃小太监的大肉粥。
王老汉一不小心将客人随手放于粥桶边上的胡椒粉瓶碰翻,小太监无意中又将翻入的胡椒粉搅进锅中。
客人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