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大雨滂沱(1 / 2)
今年开春,陈顺昊在天川顺利登基继位,安句各军府刺史亲自赶赴天川,向新帝效忠。
陈顺昊继位之后,头一件事就是往大雍派出使团。
使团一路艰辛穿山越岭,躲过梁军防线进入关内道后,才与大雍派出的押伴官接上头,随后便在雍军护送下马不停蹄赶赴太安。
使团带着安句新帝的厚望,身背重大使命,此次来大雍将会在谈判桌上厮杀。
陈顺昊本是大雍的重要盟友,亦是对抗北梁的关键,所以元嘉帝很重视安句使团,但也很头疼此事,如今的局势下,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安句推向北方。
使团来大雍的目的无非就是关阳府,不出意外,成为皇帝的陈顺昊一定很想将关阳府要回去。
使团抵京次日递交国书,隔日又被陛下在朝会上接见,之后便在京中与大雍朝廷组建的官员团队开始进行没有硝烟的残酷厮杀。
……
元嘉三十二年,整个天下到处都是乱糟糟的。
三月初十。
夷陵县,范云舟早上起来,还未来得及吃一口早饭,前线侦查的斥候传来线报,叛军有了异动。
到下午的时候,类似的线报发来了十数道,经过众幕僚讨论,得出结论来。
那便是叛军兵力集结的速度加快,说明不日将要北进,甚至有可能已经出兵了。
山高路远,且山南西道南部本来就有诸多地方早被叛军打下,因此叛军动向很难清晰把握。
又是几日过去,越来越多消息传来,其中一条就是,距离夷陵县不到百里的桃林府,已经不见了叛军主力踪影。
此地是萧盼防御范云舟大军的核心重镇,如果这里都兵力空虚,那说明叛军真的走了。
位于前线的蒋存孝,分出一万步卒,对桃林府发起佯攻,以探虚实,结果一不小心将其打了下来。
城中叛军果然撤离,守城的都是叛军临走前募集的百姓,压根没有形成抵抗,就将蒋存孝大军放进城中。
一番询问,叛军是朝着北方撤离的,临行前还在城中大肆搜刮了一波粮食。
得到消息后,范云舟几乎可以确认叛军已经出发,于是一系列军令便从夷陵县发往各军驻地。
率先出动的便是骑兵队伍,他们将负责探清叛军行进路线,为后方步卒大军提供情报,以免误入叛军埋伏。
另派出传令信使,乘船走济水顺流而下,前去通宁府通知苏定春留下的几万朝廷兵马出发。
……
叛军兵卒加上民夫足足超过了二十万,如此庞大的队伍在旷野行军可谓是极其壮观。
萧盼没有任何缓慢推进,细细耕耘的打算,如果有也不会弃平南府北上。
叛军进入山南西道,对所有府城都没有兴趣,行军路线一律绕过那些坚城,顶多派遣小股队伍进入途中的县镇,继续搜刮粮食。
山南西道各府,兵力分散在各府,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根本不敢开城,更不敢出兵阻截。
在叛军后方,快速完成集结的范云舟,也亲率大军北上,尾随在叛军后方,两军始终保持着约三十里距离。
后方有大量追兵这件事萧盼自然很清楚,他也派出轻骑兵时刻注意后方追兵的动向,他无法探出追兵数量,但将通宁府苏定春所部以及范云舟手上兵力一合计,也能算个大概出来。
一路急行军,在三月底的时候,叛军便抵达了眉山关下。
眉山关在山南西道各府的通传下,早已得知叛军大军攻至的消息,亦向北方京畿道求来援军。
原本守将还以为能坚守个几日,但意外还是发生了,叛军攻城当日,眉山关守军之中一股兵卒脱离城防,将三个城门打开,以至于在转瞬之间就易了主。
不费吹灰之力拿下眉山关,萧盼一声令下,全军进入眉山关继续北进。
同时留下三万步卒眉山关,并下令守将务必坚守十日以上,十日之后方可往北撤至沙溪关。
沙溪关重新布置兵力,再扼守十日,为叛军主力赢得宝贵时间,而这段时间足够萧盼打进太安之前,可以不被追兵缠上。
不得不说萧盼的战术十分大胆,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
他敢孤注一掷北进其实也是有底气的,禁军被调离,京畿道空虚,从眉山关至太安城,甚至一直到宫城,都会有人为他开门,这些足以支撑他不顾一切的北进。
如果不是剑南道有失,有后方粮仓支撑的他,稳扎稳打,逐步启用这些年埋藏的暗棋,机会其实还真有,如今兵行险招,抛下一切直取太安,同样也有机会。
有言之,天不遂人愿,事常逆己心,人的一生之中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很正常。
就比如沙溪关守军副将李耀。
原本不断从南边眉山关传递而来的军情已经忽然中断,眉山关失守的事实摆在了守军面前。
城墙上下的守军都对即将到来的艰苦守城战担忧起来。
李耀倒没有担忧,他是紧张,作为秦王府安插在此的暗棋,他肩负打开城门的重任。
他只有六十多个人手,沙溪关如今守军已经增至五千,显然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好在他身上的军官身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