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易京之围(1 / 2)
建安二年,九月,燕赵
袁绍尽起大军,大破公孙瓒易水之南、太行之东。
遂进围易京。
“恭喜主公,易南一战斩甲首近万,俘生口十余万,整个冀州北部、幽州西部不日将纳入主公麾下,平定河北指日可待!”
郭图脸上,露出惊人的谄媚,仿佛一朵盛开的秋菊
看得田丰一阵恶寒,呵斥道:“易京坚固,上谷、中山、渤海仍有县未拿下,太行山张燕之众过十万,更别说刘备虎踞在南。
当此时,应一鼓作气,再接再厉,全据河北!”
抢我台词?
袁绍哼一声,收敛住不易察觉的不满,昂首大步向前,率先登上距离易京数十里的太行余脉。
袁绍身高八尺,身强体健,面白有须,浓眉大眼,脸颊略丰,面色沉静。长期颐指气使、人上人的官威,统领数十万大军形成的杀伐之气,守孝六年的全国道德模范……
这一切使得袁绍意气风发,皱纹都少了许多:
“昔日,我初入邺城,众未心服,西有董卓之强,南有公路之衅,东有刘备窥视于后,北有刘虞、公孙瓒背盟。
公孙瓒领十万众南下争夺冀州,而黑山变肘于内,州郡惶惶,多叛我而归北,我一生未有如此之艰难……”
幽州地属大汉边陲,时刻面临北方和东北少数民族侵扰,朝不保夕,人口最鼎盛时期也不到同期冀州一半,肯定不能跟冀州长期对抗。
最初,公孙瓒也深知幽州劣势,依靠强大的幽州、乌桓骑兵团,依靠幽州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挎弓胁刀的良好军事素养,主动南下,取得过一些优势。
那时候三、五千骑兵就能在冀州大地上如入无人之境。刘虞、公孙瓒一文一武、一内一外总体上能保持合作,政治上就有大义名分、军事上名将照应,吓得各个郡县纷纷倒戈或中立,故而最初得以占据冀州北部地区。
公孙瓒甚至吹嘘天下十年可定,没想到,袁绍成功顶住了最开始几波爆兵
此后,袁绍麾下冀州人经过历次战争的血火锤炼,士卒使用兵器的个人技艺,行伍战术素养和纪律都有很大的提高,还涌现出张合、高览、审配等一大批出众的中青年将校。
各个郡国守相、都尉经过淘汰,大多都换成了亲袁之能臣、名士。县令县长,或能官干吏,或许坚毅知兵,或大家豪杰……
总之,袁家在河北根基础已经越发十分扎实
袁绍:“冀州苦于公孙站侵略久也,而我略施小计,调停河北战局。
而后尊刘虞、抑公孙,引得两人内讧。
本以为占有大义名分、先下手为强的刘虞会赢,未想公孙瓒反杀了刘虞……
其旧部憎恨公孙瓒而投我,可知得道多助,故我越战越强,公孙越战越弱……”
“主公英明!”
周边众人皆拜服于地
袁绍借助幽州自乱之机,削弱、驱赶黑山军,兼并并州,收纳南匈奴、和好鲜卑
而袁绍长子、次子袁谭、袁熙,一侄高干,逐渐成长为镇守一方独当一面大员,袁尚也逐渐成长,开始见习军政。
终将由南向北之河北争夺战,扭转成为南、西、北三个方向对公孙瓒包围战。
这时,公孙瓒人口、军事和经济实力已远不能袁绍匹敌,要不是公孙瓒杰出军事能力,以及刘备不断援助,早就已经顶不住。
皇帝出逃冀州后带来了大义,给袁家完全掌握河北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
已经被卢植、刘备安抚刘虞部下再次沸腾,袁绍派出麾下谋士田丰、沮授等人加以策反。
袁绍也改变了以前东征西讨的战略方向,坚决把军力投向幽州薄弱部——太行山与平原交界的易京城塞,这是黑山军、上谷与公孙瓒之间的薄弱地带
——亲帅大军一次决战,将实力已经远逊的公孙瓒击垮,围困在易京!
此时,公孙度在上谷郡面对高干、南匈奴、鲜卑,独木难支,帅军逃亡。
刘和、阎柔等刘虞旧部策反了地方豪族,打下蓟县
只有公孙续、徐荣在渔阳、右北平一代死守静海等不多的据点,公孙范留守辽西提供后援。
……
数十里外,公孙瓒亦登上重楼,向西南眺望
“我昔日驱畔胡于塞表,扫黄巾于东光,当此之时,以为天下指麾可定。
而后屡败才知,天下非我能决。
兵法云百楼不攻,我开挖围堑十重,引巨马水、易水为河,自易至静海设营数百里,皆高楼深堑。又休兵力耕、种麦稻粟桑于期间,积谷五百万石,当足以观天下之变!”
燕南、赵北之地,有巨马水、易水、恒水、泒水等流淌期间,到易京(今雄县)西面形成了大片湖沼(白洋淀)。
袁绍想攻击易京城塞,从西面太行山向东进攻就得把湖沼填平,要么跨过易水或巨马水,兵力难以展开,随时可能被半道而击。
自易京向东,易水、巨马水、泒水涛涛向东,绵延百余里,直通其子公孙续驻守的静海。各水之间有着肥沃冲击平原和大量滩涂,能牧马放羊、屯田种粮。
公孙瓒十分笃定,西山(太行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