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五国伐齐,七雄变五雄(4 / 7)

加入书签

男子。

实则冻成狗。

“咳……”

孙权轻咳一声,继续对苏秦开口道:“在下孙权,字仲谋,奉主公之命,请先生往洛京一行。”

“洛京……”

苏秦听到这两个字,就知道,此时已经没必要否认自己的身份了。

他虽然一直潜伏在齐国朝堂,为燕国复仇大业而奔走,但对天下大事也颇有关注。

无论是韩、魏内部的惊天大变,还是周王室的灭亡,都是震动天下的大事,苏秦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对这个横空出世,以“秦国少良造”身份自居,实则有着一方霸主气象的秦霄,苏秦也颇有关注。

一瞬间,苏秦脸上的惊慌失措消失不见,岣嵝下去的脊背也挺得笔直起来,眼中闪过一道莫名的身材,声音沉稳平缓:“在下何德何能,竟蒙贵主上看重?”

“鼎鼎大名的纵横家苏秦,自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孙权笑呵呵地说了一句,却并未详细解释,只是侧了侧身,露出门外的马车,开口道:“先生请?”

虽是询问的语气,但姿态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苏秦自知,自己是免不了要和对方走上这一趟的了。

也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苏秦心里一叹,表面上却是十分从容镇定,微微抬手道:“先生请。”

两人坐上马车,在一支小股军队的护送下,向洛京而去。

而一名传令兵,早已骑上快马,先一步向洛京赶去,向秦霄汇报这个消息。

……

劫下苏秦只是一个“意外之喜”。

灭齐之战仍在继续。

攻破临淄之后,秦霄这边有意识地放缓了进攻的节奏。

除了张郃还在做做样子,配合一下联军的行动之外,白起、马超、吕蒙三支部队,都已经转道去攻打宋国、鲁国。

后者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国。

不过前者,虽然国小地少,但却非常的富庶。

无论七大诸侯之中的谁得了宋国,都能大幅增强实力。

第一次六国伐秦,正是由于齐国想要独吞宋国,引起了众怒,才导致联盟破裂,让秦国有了东出的机会。

后来,在苏秦的煽风点火之下,齐湣王一再作死,三番两次想要独吞宋国,才导致盟友一个个远去,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

这一次五国伐齐,宋国的利益,便约定好了由韩、魏、赵三家来分。

攻打宋国,倒不是因为秦霄想要毁约,仅仅只是拖延齐国灭亡的时间而已。

齐军伤亡大半之后,秦国率先撤兵。

毕竟秦国和齐国之间隔着韩、魏,得不到什么利益。

齐国已经被打残,秦国再打下去,只是单纯浪费时间和钱粮而已。

但赵国、燕国可不想这么快结束战斗。

他们还想要瓜分齐国的利益。

在利益的驱动下,赵、燕两国大军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这个时候,齐湣王的消息终于传了出来。

这家伙跑到了卫国去,试图让卫国收留他。

但……

卫国是魏国的附庸。

魏国又是秦霄的附庸。

这不就巧了嘛!

卫国直接命人抓住齐湣王,送到洛京。

秦霄毫不犹豫地命人砍了齐湣王的脑袋。

反正留着也没用。

齐湣王身死的消息传出,楚国人立即坐不住了,想要来分一杯羹。

他们打着救援齐国的名号,实际上是想要瓜分齐国的土地。

秦霄没有插手。

赵、燕、楚三国,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将齐国的领土打下了大半。

只剩下靠海的五座城池,以即墨城为核心,推举田单为首,艰难地抵御着敌人的入侵。

三家互相提防,谁都怕别人背后捅刀子,都不肯出大力气攻城。

这种诡异的局势下,倒也让田单勉强撑了下来。

虽然支撑得很艰难,但总归是勉强撑下来了。

接到这个消息,秦霄知道,留给齐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齐国彻底灭亡之前,还有几件事情要做。

随着秦霄的命令传递下去,情报体系迅速调动起来。

两个月后,燕国。

燕昭王中毒身死,太子乐资继位,也就是后世所称的燕惠王。

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和乐毅有矛盾。

借助情报体系的渗透,秦霄派人在燕国大量散步谣言,称乐毅故意留着齐国的最后几座城池不打,便是因为和新君有矛盾,想要在齐国称王。

燕惠王信以为真,命骑劫代替乐毅统兵,并召回乐毅。

秦霄又派人找上乐毅,说:“燕王忌惮你在军中的威望,若你回燕国,必死,不如来我这里。”

乐毅果然信了秦霄的话,毫不犹豫地抛下燕军,来到洛京。

乐毅一来,秦霄便再无顾忌,直接给前线大军传令。

白起、马超、吕蒙三路大军足足花费半年时间没能拿下弱小的宋国、鲁国,不是因为实力的问题,而是为了拖延时间,压根没认真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