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玉琅(1 / 3)

加入书签

十二月的冷夜里,有人在交颈缠绵,也有人在奔波逃命。

张巡已经离开金陵五日,因着后有追兵,在山头迷了路,绕了两日才出来,趁着夜色往长安方向赶。

他要拦住长安的宋御史告状,一告金陵黄把总打杀舍妹张荣荣,二告金陵府尹杨大人不仅包庇妻弟,还卖官鬻爵,把金陵城搞得乌烟瘴气!

可惜,他并不知道就在他在山中迷路的那两日,已经和宋御史等人错开了。

等他打听到这个消息,只觉天要亡他,眼下宋御史等人已经进了金陵,他是不可能再返回金陵了,只怕回不去倒罢了,路上就要被埋伏着的人捉了去,想了半日,只得绕路改道浙江府,等到御史大人巡查到浙江,他再告不迟。

金陵,西街。

赵谨言自十日前北上,与宋御史会合,眼下第一站便是金陵。

金陵民丰富绕,商业发达,航运和赵运算是整个江南道最为畅通的。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金陵城不愧为古晋朝之都!”宋御史宋安感叹道。

赵谨言道,“大人说的不错,金陵的经济在整个江南确实首屈一指。不过论繁华,远不如长安!”

宋安侧头看了一眼身边儿郎,“赵大人先我多日到了这江南,可得了什么乐趣?”

“让大人见笑,我南下直达钱塘,还未来过金陵。”

“这倒是,赵三在浙江。看来我得紧着些到钱塘去,也好聚一聚。多年前在长安那会儿,我们还是同僚呢,一晃这么多年了!”

“我来前,舅舅还一直问起,说已备好酒菜,等您大驾!”

“这个赵三,我还未到,已经安了顶大帽了。要我说,何必在钱塘聚呢!还不如回了长安,大家伙齐了聚岂不是更好?”

赵谨言知道宋安话中意思,这算是承认了今年考评,不出意外赵三爷可算能调回长安了,外祖母念舅舅多年,总算能如了愿。

“那自是更好,想来舅舅也想念长安的酒了!”

宋安笑笑,不再接话。

赵家在长安的势力,勉强能与杨家抗衡,先前,赵大爷向圣上求了恩旨,巡查不出意外赵三便可以回长安了,这也多亏了杨相国抽出手去对付幽州安禄山去了,不然这赵三一辈子也别想调回去!

说起来,这金陵府尹杨大人也算是杨家一房远亲,不知会不会有什么变动!

不过,这也不该他来拿决定,他只负责巡查,把该报的报上去,自有圣上做决定。

想到这儿,宋安心情松快了些,长安那边局势紧张,赵家和杨家的矛盾,还轮不上他操心,来了这金陵城,就好好感受下江南秀丽柔美!

昨日府尹杨绪为他们接风洗尘,倒是选了个不错的酒馆,宋安记得菜品不差,只是此次巡查上头跟了不少人来,倒不敢在饭桌上过于放浪形骸,失了身份。

试探道,“都说江南风景好,女儿皆是解语花,赵大人可有好好享受一番?”

赵谨言一下子想到陈盈姝,那般女子可难当解语花,遂道,“在下运气不好,没遇着。”

宋安嘲笑道,“大约是去错了地方吧!走对了地方,保证你出不来。”

赵谨言默然,冷着脸不接话。其实宋安这话并不过分,族中兄弟,好友也皆喜欢往秦楼楚馆跑,美其名曰考察风土人情。

这次听闻他下江南 ,好几个都要跟着来,实在是江南的名声太大了,江南女子总有层面纱,引人掀开,如赵云昭所说,长安女子多跋扈,一见着温声软玉的江南女儿,难免把持不住。

最主要的是,大唐的士族以此为荣,仿若不逛秦楼楚馆,便是失了大唐的风采一般!

宋安见赵谨言没有反应,又觉得自己年龄长了两轮,像是在误人子弟一般,悻悻的闭了嘴,却听见赵谨言道,“大人所言甚是,该是我走错了地方。”

宋安大笑,一行人就近寻了家酒楼,嘱咐小厮找几个唱曲的,才往楼上走。

一上楼,却见窗边隔间里坐着一熟人,是护送宋安下江南巡查的长安裴家子弟,裴知节。

那人正闭着眼睛,听着曲儿摇头晃脑,好不悠哉!

“裴家小儿,你倒是先我们一步!”宋安笑道。

裴知节忙起来见礼,邀宋安共坐。

“宋叔见笑,裴某在长安散漫惯了,这一到了金陵便忍不住。”

“既是少年郎,风流本色!我便不告你的状了!”

“多谢宋叔!”

“不过,今日的饭钱,你全包了,让我和赵小大人吃喝个够,这事儿算了了!”

“自然自然,权当孝敬您,别说今日,往后宋叔都赖上我都是我的福气!”

裴知节又唤了几人来倒酒,叫了两个唱曲的。这才把目光移到赵谨言身上,拱拱手。

“赵兄,真是巧了!”

赵谨言脸色黑沉,裴知节其人,他不想与其多言。

一旁宋安笑道,“我倒想起来,你两个还是师出同门。”

“宋叔说笑,赵兄大才,应该不喜认我这种毫无作为的人作师弟!”

赵谨言冷笑道,“赵某待人不看才学,只看品行。”

“赵兄这话可是诛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