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突袭班克斯(3 / 4)
7时55分,由卡梅隆指挥的重型飞翼轰炸机,分别飞抵四周的机场上空。
排排美式战斗机和轰炸机,一架挨着一架,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停机坪上。这些已经落入敌手的飞机似乎还在等待他们的长官检阅。
一枚枚自导的自爆无人机从翌都的轰炸机弹舱里倾泻而出,随着一道道追踪的绿色尾焰,整个工厂到处响起阵阵巨大的爆炸声,高大的灰红色烟柱腾空而起。就像那些沙尘暴风墙一样徐徐推进——但是更加血腥,也更加令人绝望。在弥漫的硝烟中,近百架还在组装的飞机瞬时变成一堆废铁。
卡梅隆从空中传回的实时影像中俯瞰着他的“杰作”,竟喜不自胜地哼起了民间小调。然而,很快他就却大惊失色。原来,按照预定方案,应由一半数量的飞机先行攻击机场,然后再由后方部队对没有防备的工厂下手。因为前方工厂的硝烟一旦弥漫开来,就会引起机场的警觉。
“必须加快对机场的攻击!”卡梅隆赶紧命令发报员传送命令,同时他亲率49架飞翼轰炸机取捷径立即对舰艇实施攻击,迅速占据最佳投弹位置。
此刻费尔班克斯的加拿大的机场里有几近上百架的飞机,它们正准备按惯例于晚上经过检查之后被放入地下隧道。现在机场已经亮起满天星斗的跑道指示灯和各种各样飞机上的红绿灯,高射灯把整个机场照的透亮。
此时,他们中的许多人显然注意到了黑压压的机群和附近工厂传来的隆隆爆炸声。可是他们都以为这是一次特别演习。正在家里进晚餐的空军基地指挥官也从窗口看到了低空直转弯进港的飞机,然而他根本没想到,这次飞机带来的是一场彻底的屠杀。
他的第一个反应是,要对这些违反“禁止在此空域直转弯飞行”规定的飞行员进行责罚。
这时,翌都飞机已经盯上了它们最主要“猎物”——在机场西侧最大的指挥建筑。轰炸机群几乎贴着上方的云层呼啸而来,一枚枚自爆无人机从仅仅两百不到的低空中像蜂群似地窜入云下冲向目标。投完无人机的飞翼轰炸机群攀向高空,也张牙舞爪地在这些建筑的头顶上盘旋,无所顾忌地倾泻着他们绿莹莹的激光束,在原本的一片黑色的焦土上继续创造扭曲的伤口。
直到呆滞的人群被飞机和建筑爆炸的巨大气浪冲撞在地,才如梦初醒。
一份十万火急的特急电报从费尔班克斯的基地匆匆发出:“班克斯机场遭到空袭,这不是演习!”此时距离袭击开始已经过去了一刻钟整。
机场正打开更多的紧急入口让残余的飞机尽可能进入隧道免收地毯式轰炸的波及。但是伊莎贝尔的“红隼”飞翼轰炸机擦着指挥塔呼啸而过,一发诱导激光就将军旗撕成碎片,同时向正在缓缓打开的临时入口施放了两架自爆无人机。
临时出口刚刚升起紧急的信号旗,便受到了致命的一击。一枚自爆无人机正中一架冲向它的轰炸机,并且引起弹药舱爆炸。而另一架直接钻入紧急入口里中引发了更多的爆破。接二连三的爆炸如爆发的火山。殉爆的火柱高达几百米米,浓烟翻滚。熊熊燃烧着的指挥塔慢慢地歪倒在焦土之中,仅仅过了几分钟,数个庞大的指挥塔连同上面的几百名官兵便倒在熊熊燃烧的的烈焰之中。
另外两枚自爆无人机击中了位于最外侧的指挥中心。许多高级军官都在这座堡垒中,惊恐得不知如何是好。机群似乎对这个装甲建筑格外“关心”,一连又向它的地基发射了数枚无人机。随着巨大的爆炸声,建筑物顷刻向左严重倾斜,几乎翻了过来。天台防空炮下的官兵拼命逃往旁边的屋顶但更多的人却在密闭的堡垒中里随舰慢慢地被更多的爆炸吞没。卡梅隆似乎还嫌它毁灭得太慢,又落井下石般命令多余的轰炸机向它拼命扫射激光。很快这座巨大的建筑就灰飞烟灭。当规舱里的官兵明白死神的召唤已经不可阻挡时,纷纷用笔写下了自己的遗书,但是就连这些苍白的纸片,都和他们一样被烈焰吞噬。
卡梅隆感到还不过瘾,又指挥他的机群猛烈轰炸最后的紧急入口,还有之前已经七扭八歪的飞机工厂。
一些投到湖里的无人机在水面下爆炸,溅起高高的水柱,又重重地落在甲板上。躲闪不及的官兵们狼狈不堪地摔倒在地,一时晕头转向。
晚上8时25分,卡梅隆率领的机群结束了历时半小时的第一次攻击,扬长而去。
通过联络,卡梅隆的嘴角扬起极为盛气凌人的狂热,得知自己第一次袭击的机群归来时,竟然只有几架飞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没有一架飞机在此次行动中坠落。
从8时55分到9时45分,持续近一个小时后的第二次攻击,因为上次的进攻,机群借着被炸开的地面重创了地下的大部分设施。如同在加拿大军已经重创的伤口上又撒了满满的一瓶硫酸。上个星期还几乎每天都在对部属们讲解“开战24小时内应如何应付”的将军们此刻脑子里是一片空白,留下的只有对这次惨痛屠戮的悲哀记忆。
在敌人偷袭阿拉斯加之后,翌都的偷袭狠狠在加拿大军的重要器官处擂了一拳。有近三百多架飞机被炸毁或击伤。官兵共伤亡约五千人,其中一半以上当场毙命。而翌都方才损失了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