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干票大的(3 / 5)
躯壳,那就更要用心些了。
要不然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个“土匪”。
于是宋煜山上山下的跑了几圈,又找了棵歪脖子树练起了单杠。
不久,太阳从芦苇丛中冒了尖,开始传来阵阵鸟鸣声。
微风吹来,虽有些凉意,却令人无比舒畅。
山上的人陆续起来,有的忙着去山下挑水,有的忙活着做早饭......
只有那个瘦猴李杆子无所事事的睁着惺忪的睡眼找了过来。
此时宋煜正运动完毕,背靠那棵歪脖子树看日出。
见他到来,随口问道:“起来了?”
立杆子“唔”的应了一声,靠着宋煜坐了下来。
“你昨夜里说的,我想了一夜,还真是条出路。”李杆子一本正经的说着。
“只是我不明白,你一个捕快,咱知道得那么多?”
“你知道建奴来了多少人,想要做什么就算了,你怎么知道济南城破了呢?”李杆子说完,转过头来盯着宋煜,惺忪的睡眼早已消失不见。
“这......”宋煜顿时语塞,他总不能告诉李杆子他来自未来,他不但知晓济南现在已经破了,他还知道往后几百年的所有大事吧?
“建奴虽然凶残,可毕竟在大明,总不能继续深入,我猜他们最多到山东止步,而到了山东,济南富裕,自然在所难免。”宋煜回答道。
倒也说得过去,李杆子做恍然大悟状。
“哎呀,你说你啊煜哥儿,你小小年纪竟如此聪明,将来可不得了啊!到时可别忘了我!”李杆子说完嘿嘿一笑。
两人说话间,杜大虎走了过来,一屁股挨着两人坐下。
说道:“杆子,咱眼看就要去山东,你咋还是那副懒样,赶紧去帮忙弄些柴火,一会弟兄们得做路上的饼子。”
看着不情不愿的离去的李杆子,宋煜笑道:“大哥,我们是土匪,土匪就是走到哪儿抢到哪,岂有带干粮的道理。”
宋煜顿时怀疑这杜大虎是不是太过不自信,这海兴县就紧挨着山东呢,进了山东地界顶多半天的路肯定能遇到建奴,还怕没吃的?
那建奴可是贼不走空,就连铁锅铁铲都顺的人,身上怎会少了干粮?
“不是大哥害怕,只是有备无患罢了。”杜大虎似乎窥探到了宋煜的心思,笑道。
“你看这些人,他们可能有些蛮力,比一般的官军有志气,可我们面对的毕竟是鞑子。”他指着从山下挑水上山的几人说道。
“是,大哥说得对,没有人能保证这事有十成的把握。”宋煜说道。
看来,不是杜大虎不自信,是自己太狂妄了。
此时日头已经完全钻出芦苇丛,阳光洒在芦苇荡里,金灿灿的一片。
“回去吧,早饭应该快好了。”杜大虎说道。
宋煜正看着山下的芦苇荡出神,闻言答应了一声,起身随杜大虎而去。
一阵风吹来,山下响起欢快一片。
时间来到崇祯十二年,正月十四。
此时济南城早已如同鬼域,房屋焚毁无数,伏尸十数万。
而山东巡抚颜继祖仍借口兵力不足,困守德州。刘泽清倪宠等援军畏敌如虎,顿兵不前。
多尔衮见此情形,再次与岳拖分兵,一向东扫庆云东光。一向汶上攻兖州,深入腹地数百里,犹入无人之境。
时而分兵四处劫掠,时而聚兵大肆攻城。
一时间,山东处处狼烟,遍地建奴。
此时,滃云山众人经过几日的准备,出现在了海丰县城东北十多里外。
由于此处是大片的盐碱地,本就人烟稀少。
加上建奴肆虐,周围早已没了人影。
于是众人的出现,多少显得有些突兀。
宋煜身穿火红的棉甲,头戴铁胄(头盔),两边护脸遮住了他那消瘦的脸颊,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了不少。
在青县夺了建奴四副棉甲,这幅是最新,损坏最少的一副。杜大虎分给了他,自己要了一副,其余两幅分别给了打头阵的两个汉子。
棉甲在大明兴起,起先是因为便宜易造,后来随着火器逐渐被建奴掌握,这才作为防御铅子的主要甲胄。
宋煜身上这套,做工扎实,用料充足,很明显是建奴从辽东边军处夺来的。
这也算是完璧归赵了。
宋煜牵着马,伸手摸了摸身上的棉甲,不由得感叹。
大明不缺能工巧匠,武器装备胜建奴数倍,却奈何不得区区数万建奴。
“前面就是海丰县了,我看时候不早,就在此处歇脚吧。”走在前面的杜大虎停了下来,转头对众人说道。
众人天未亮就从滃云山出发,一直走到大中午,中途并未做休息。
一听可以歇脚,纷纷将手里的东西往边上一扔,一屁股坐倒在路旁的枯草丛中。
“大哥,弟兄们真是好样的。”宋煜捏着发酸的脚踝说道。
此时众人已经掏出了干粮,就着水壶里的凉水,正吃得欢。
从滃云山到这,虽然只有区区五十多里地,但能一鼓作气走来,已经比一般的明军厉害了。
“这算啥?若有马让咱使劲用,日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