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干票大的(2 / 5)
圆一二百里就没剩多少大户人家了。
哪怕有些侥幸未遭建奴的城池,他们也没那个能力进城去抢。难道去抢前边沿海的渔民?他们比滃云山还穷!再说了,这也与滃云山“劫富济贫”的宗旨不符。所以杜大虎的点子才踩到了青县。
杜大虎的话大伙都明白,只是谁也没有办法,于是个个装作听不到,埋头啃起了馒头。
这年头,土匪的日子也不好过啊!宋煜叹了口气。
本以为他们中能有人说出一些“劫生辰纲”之类的豪言壮语。嗐!说到底他们就不像一群土匪!
“大哥,那咱何不干票大的?”宋煜“入戏”倒是挺快,完全把他前世是个警察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给大明朝的土匪头子出起主意来了。
“煜哥儿有话直说。”杜大虎顿时来了兴趣。
刚才还装听不到话的人,一个个都停下咀嚼,都想听听宋煜这票到底有多大。
“咱这离京城太近,土匪不是长久之计。”
宋煜说着,不等众人反驳立刻又说:“我有一计,不但可以光明正大的做土匪,还可以报弟兄们的血海深仇!”
此言一出,众人立刻就炸了锅,你一言我一语的追问宋煜计将安出。
“煜哥儿别卖关子,一言到底。”杜大虎挥手制止了众人的喧哗说道。
“那自然是抢鞑子他娘的!”
宋煜说得风轻云淡,众人却早已惊得连下巴都差点掉了。
抢建奴?开玩笑吧!就连边军那帮禽兽都不敢做的事,就凭滃云山这十几号人?
“杜大哥,我看你身手不凡,想必对行伍必有所了解,你应该明白我在说什么。”宋煜见众人把他的话当个屁听,只得求助杜大虎。
他前世虽然是哥警察,但他绝非是一个对历史毫不了解的人。
由于工作和身份的特殊性,宋煜一般很少和人讨论历史对错,但骨子里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族主义者。
在前世,白天他是警察,到了晚上他却是某吧的吧主,而这个吧主要讨论的就是明末军事。
所以,他对明末历史比普通人要了解得多。
“煜哥儿的意思是抢他们哨骑?”杜大虎沉思片刻,大队建奴肯定不是对手,那就只剩下前哨可以下手了。
“没错,但这只是其中之一,杜大哥别忘了,几个哨骑虽然携带不了多少吃的,但他们的兵器马匹却是我们最需要的。”
“最重要的是,我们今后能不能飞黄腾达就靠他们的项上人头了!”
宋煜说着,内心那个模糊不清的计划越来越清晰了。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一个真鞑子的人头不但可以换来银子,还可以换来官职!
“主意倒是不错,可我们上哪儿找建奴探子去?”杜大虎问道。
所谓哨探,无论明军还是建奴都有。行军路上他们走在大部前后约三十里,遮蔽行军路线以及提前告警。
为了灵活行动,一般一队哨探的人马都不会太多,主将根据需要按队部署。
宋煜在青县遭遇的就是一队殿后的四人哨探。
“建奴兵分八路南下山东路人皆知。”宋煜叹道。
“此时建奴应该已经攻下了济南,势必分兵四下劫掠。我想,只要咱们进了山东地界,还愁遇不到鞑子吗?”
这次建奴入关,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逼迫皇帝朱由检放弃继续绞杀流民军,以达到拖垮大明的目的。二是小冰河对他们的影响更大,急需吸血续命。三是皇太极急于趁大明内乱发动一场转换战场主动权的战争。
战争,最需要的自然是钱粮。
史料记载,崇祯十一年九月至十二年三月,后金在关内的大半年时间里,共劫掠人口四十多万,钱粮无算。之后还拿着此次劫掠所得钱粮,发动了松锦大战。
要劫人口四十万,钱粮还足够让皇太极发动一场战争,时间上又要在开春返回辽东。这进来的两万多鞑子不分成小股四散出去,如何能做到?
所以现在的济南周围,必定是遍地的鞑子。
“哨探要抢,这小股的建奴难道我们就打不得主意?”宋煜说着,扫了众人一圈。
屋内照明用的松木烧得噼啪作响,火光映得众人满脸通红。
不知是谁忽然喊了一嗓子:“老子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一时间,群情激奋。
“想我那爹娘,是活活被扒光了衣服冻死的!这天收的鞑子!”
“我那妹子,几年前被建奴掳去,现在还不知生死,我不报此仇还是汉子吗?”
“......”
这明明说得是怎么抢点东西,一下子变成了诉苦批斗大会。
也不怪他们,在大明朝提起建奴,还能让人想起点别的吗?就剩仇恨了。
“弟兄们!鞑子与咱有不共戴天之仇,这票再难也做得!”杜大虎一锤定音,算是同意了宋煜的建议。
事情定是定了,可这如何抢,该往何处抢,宋煜和众人又是一番商议。
许久,众人这才意犹未尽逐渐散去。
第二天,宋煜起了个大早。
照着他的习惯,每天是要晨跑的,如今接手了这么具瘦弱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