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毕岚到弓高(1 / 2)
河间国。弓高县。
三日后。晨光昏黄。
在解决了乌桓大军之后,陶应将城市修缮、清理,百姓安抚等这些后续繁杂善后事务,一并交给了陈登、华歆处理,就连临时拉的“壮丁”田丰,也被派上用场,陶应自己却美美在河间王府昏天暗地的睡了三天。
即便如此,陶应还是感觉自己没有睡够,对着昏黄的铜镜照了照,一顿吐槽。
“皮肤差了好多哦!”
当然,这话,陶应也只能在一个没人的空间自怨自艾一番,不然,他这般女人作态,定会将英明神武的形象一朝毁尽。
陶应还不知道,他已在汉灵帝心中挂上了号,灵帝那般喜欢他,若知陶应如此“妩媚”,定会将他召进宫,做一个“刑余之人”。
好吧,陶应只是想体验一下使用汉代铜镜的古韵。
“这若放在后世,男人不敢乱拔胡须,女人不敢乱修眉毛!”
连续三日的补眠,陶应已变得精气神十足。
草草用过早饭,在颜良的陪同下,陶应一行从乐成城一路急速南下,过了修葺一新的漳水渡桥,来到弓高城外。
这是陶应自战后,第一次返回弓高县。
此时的弓高城郊外,呈现一片黑色的海洋。
乌云般密布的黑色旌旗,张挂在四处随风飘荡的黑色幢幡,一色黑衣黑甲的玄甲军士卒……
虽然人山人海,却不显得有一丝的嘈杂和凌乱。
陶应早早便在人海外围下了马,徐徐步入主场。
原文^。来^自于小说.
————
泰山郡。奉高县。
连续急奔四日,一路风尘仆仆从洛阳而来的袁基,抬头微微打量了一眼奉高郡守府,没敢直闯,让随行家仆袁福与门卫沟通,替他通报。
“袁福,好声说话!”
袁福额首,忙上前替袁基通报来意。
对袁基的这般态度,袁福自然心领神会。
若是在过去,身为“九卿”之一的太仆袁基,不可能有这般姿态。
莫说眼前只是一个太守府衙,即便是大将军府,袁氏子弟也无须在大门口吹冷风,直入偏厅才会打招呼通报。
如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在等待之余,袁基目光转向府衙周边的街道。
“这还是大汉地界吗!”
整齐划一的民宅、商肆,宽敞、平坦、整洁的街巷……
目现安逸与幸福神色的百姓,街头巷尾无忧无虑、尽情嬉戏玩耍的儿童……
袁基觉得自己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这里的安逸度,即便是富庶的南阳,也不可比啊!”
在进入泰山郡后,这一路所见带来的冲击,让袁基对大汉这处经历数年贼匪肆虐的地方,感觉很是陌生。
“你从洛阳来,是袁府的二公子袁基?”
目光正在四处游弋的袁基,突闻身后传来的问话,立即回过神,转头望向来人,是一位中年文士,忙拱手见礼。
“我是袁氏袁基,不知君……”
袁基话尚未说完,便被来人挥手打断。
“某乃太守府主簿,走吧,我们尹府君正好在府衙。”
来人也不与袁基多说话,转身就朝府内行去,步履轻盈而快捷。
“区区一个太守主簿,俸禄不过百石,居然敢对‘九卿’太仆这般无礼!”
袁基目光闪过一抹阴冷,暗暗对陶应的憎恨又增加一分。
“待救回公路,定然会让尔等感受来自袁氏的愤怒!”
太守府会客厅,陶应的代理郡守尹礼,瞅着眼前身长俊朗,温文尔雅的袁氏子弟袁基,心中暗暗赞叹。
“不愧是出自四世三公的袁氏子弟,其品行且不论,就这一份从容气度,真不是一般人家可比拟的!”
尹礼请袁基坐下,让人奉茶后,开门见山。
“袁公子此番前来,有何见教,请直言!”
天寒地冻的,尹礼当然清楚袁基大老远从洛阳跑到奉高所为何事。
“对了,我家主公此时不在泰山郡,人在青州剿匪。若事不急,可待他归来;若着急,尹某可代为通报。”
袁术的事情,尹礼做不了主,所以,干脆快刀斩乱麻,直来直去,省得浪费时间。
“这……,既然济南侯陶应陶将军不在泰山,我想见见三弟袁公路,还望尹府君能行个方便!”
袁基也不想跟这些人浪费唇舌,他除了急需见到陶应外,就想第一时间了解袁术的安危。
“济南侯?”
尹礼一愣,目光犀利地盯向袁基,那眼神,直欲将人刺穿。
“袁公子,你确定没有找错人?”
尹礼投来如狼般的眼神,袁基心下凛然,目光从容,语气依旧平缓而不乱。
“许是消息闭塞,陶郡守,因功已被陛下拜为卫将军,加封济南侯。”
“真的!”
尹礼猛地从椅子上坐起,盯着袁基的眼睛瞅了半晌,确信不是诓他,顿时大喜。
“看在袁公子带来好消息的份上,尹某就实话实说,你那纵兵行凶的弟弟袁术,目前,吃得好,睡得好,身体也很健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