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中秋宴(1 / 2)
中秋将至,许多弟子家中都早早派了马车来接孩子回家。
自从跟谢景明搭上线之后,李成蹊行事都方便了许多,得知可以回家了,汀兰欢天喜地的就开始收拾包袱。天蒙蒙亮,李成蹊就踏上了谢景明准备好的马车,紧赶慢赶,中秋前夕,李成蹊就看见了高耸的宫墙。
话说身为一国公主出门,也不能太掩人耳目,但成蹊这一趟出门是为了帮太后寻东西,也不能太大张旗鼓宣扬,所以对内一致口径是说被独孤族接过去小住了。所以等李成蹊一回来,就看见现在负责后宫事宜的柔贵妃派人在门口接应。
柔贵妃,萧月柔,萧丞相的幼女,在她父皇登基后,后宫俩三年来只有母后一人,文武百官纷纷进谏,陛下顶不住压力,最终纳了萧相的女儿进宫,入宫即是妃位,等她生下皇嗣后,陛下封了贵妃,自此,李成蹊也多了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
不过对于这些事情,她是不太清楚的,有记忆以来,李成蹊只记得母后身体不太好,小时候她与母后常住在皇家别院,鲜少进宫,父皇虽然隔三差五派人送东西来,自己却不来,哥哥从小养在父皇身边,与她们很少见面,倒是太后会时不时过来看看她们。这样的情状一直到她七八岁,那时她入宫见太后,远远见到了穿着繁杂宫装的柔贵妃来请安。
回去之后她跟母后闲谈,母后抚摸着她的额发说:“柔娘娘也算是你的庶母,母后身体不好,后宫许多事宜不能操持,她帮母后分担了很多,下次见面,你记得要向她请安问好”
李成蹊有时候也不太明白,母后说着身体不好,但是自己这一身武功全是她所传授,朝野皆传父皇母后琴瑟和鸣夫妻恩爱,可直到母后死,父皇也没来过一次皇家别院。
母后去世那天是一个大雪天,庆城少有大雪,可那时漫天的鹅毛大雪下了好几天,李成蹊握着母后逐渐冰凉的手腕,她用尽最后的力气看了看跟自己如出一辙的女儿,说:“成蹊,你的人生还很长,好好活着。”然后就撒手人寰了。
李成蹊还记得那天是她第一次见到父皇和哥哥,那时她跪在母后墓前,已经哭的没什么力气了,有人把她扶起来,说:成蹊,哥哥带你回家了。他的身后站着一个身影高大的穿龙袍男子,蹲下来轻轻的抚摸着墓碑。
皇后逝世,乃是国丧,等丧礼结束后,纷纷扬扬的大雪也终于是停了,李成蹊也从皇家别院移到了太后宫中,那一年,她十二岁。
轿辇很快到了承欢殿,里面的侍女都恭恭敬敬凝神屏气的站着,待李成蹊走进便一齐跪下了,李成蹊摆手让她们都退下,然后对唯一没下去的那个道:“岸芷,快帮我沐浴更衣,等会儿要去拜见太后。”
岸芷低眉顺眼:“已经为殿下准备好热水了。”
一番折腾,李成蹊坐在了梳妆台前,随口吩咐:“岸芷,说说宫里的近况吧。”
岸芷凝眉思索:“别的倒也没什么,倒是两月前,太后把太傅家的女儿接进宫了”
李成蹊不禁疑惑:“哪个太傅?”
汀兰正在仔细帮李成蹊盘着发髻,闻言见缝插针道:“是太子殿下的太傅吗?”
岸芷递过去一只钗;“是呢,江家那个。”
李成蹊了然:“想起来了,太后接她进宫干嘛?”
岸芷咬着下唇,一脸犹豫:“兴许是,陛下要封妃。”
李成蹊心道,父皇一把年纪了,还挺爱老牛吃嫩草。面上却问:“太后接她进宫亲自教导礼仪吗”
岸芷摇摇头:“只说是接进宫来作伴,但此次中秋宴,太后还开口让江家小姐帮柔贵妃操办呢”
汀兰打趣道:“殿下,说不准你真要多一位庶母。”
李成蹊不禁轻咳一声提醒她别乱说话:“这位江小姐好像也没比我大多少吧?”
岸芷道:“是了,才比殿下大三岁。”
李成蹊轻叹:“父皇也真是,已经有个百官之首的丞相女儿在宫里了,还娶个文官的女儿作甚?”
汀兰打趣道:“岸芷,你见过江小姐吧,她是不是特别美啊”
岸芷摇摇头:“殿下不在,我也没机会出去,不过等会儿拜见太后时总该会见到的。”
说话间两人麻利的绾好了李成蹊的发髻,换上了繁琐华丽的宫装。李成蹊扶着满头珠翠,只觉后脖颈隐隐作痛,心道,还是在长青门好。
太后久居荣寿宫,不常在后宫走动。成蹊养在太后膝下那几年,对成蹊的教导是颇为严厉,导致成蹊现在面见太后心中还是不免有些发怵。
她带着岸芷汀兰低眉顺眼的站在殿前,一旁的掌事姑姑热络的迎上来:“殿下可算是来了,太后念叨好久了呢”
李成蹊抬头,看清来人的容貌,尊敬道:“紫陌姑姑”
显然这一声姑姑对来人很是受用,立马笑吟吟道“殿下来的正是时候呢,正好准备传膳了,太后一早就备下了殿下爱吃的菜”
李成蹊颔首“有劳姑姑带路”
走进蜿蜒的宫道,穿过亭台楼院,终是走到了正殿。
李成蹊看向笔直的坐在正殿上那抹不苟言笑的身影,缓缓弯腰行了礼:“姨母,成蹊回来了。”
独孤瑾认真盯着李成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