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庆历国(1 / 2)

加入书签

庆历国作为剿灭独孤族的功勋,在战后那几年,可以说过的是十分滋润的,毕竟只出了些兵马,损失也不惨重。当时那位庆历国君政绩上并无突出,造福国民上也不过尔尔,换而言之,平平无奇的一位君王,继位50多年,做过最正确的事,就是联手出兵对抗北疆。当时的庆历,外人虽不明白,但国君心里清楚,不比远的,光是比起他爷爷辈的,就已经是江河日下,主要原因还是庆历政权的特殊性。

之前说到千百年前没有国与国之分,只有世家与世家之分,庆历国的前身,就是被世家簇拥起来的庆州李氏。当时不少世家摇摇欲坠,欲保齐世家的最后一丝尊严以及血脉,不少小世家投靠了李氏——原因无他,李氏有钱。投靠的人多了,庆州李氏这一脉也就水涨船高,久而久之,临近州郡的世家皆成为李家附属,李氏称皇道帝就顺其自然了。

那时候的君王并没有亏待各世家,反而给每个世家都放了权,这也使得这些世家对李家皇权忠心不二,这种忠心延续到现在,已然没有那么稳固了,不少世家有了不一样的心思。

可偏偏李氏向来子嗣缘薄,北疆发起战争之时,庆历这一任君主已经在皇位上浑浑噩噩的坐了十几年,作为先帝唯一的儿子,他大概也没什么大愿望,只牢牢记着先帝的嘱托——好好守着先祖留下了的基业,不要在他的手中毁于一旦。

幸而有这句嘱托,才让他做了人生中最明智的决定——出兵北疆。有了这一政绩,再一观当今天下局势,庆历躁动的世家当真也安分了不少年,直至这位君王寿终正寝。

继位的是他唯一的儿子,这位君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不太欣赏父皇软弱的手段,于是上位后便明里暗里敲打了不少有异心的世家,并且致力于兵力的发展,在他的执政的十几年中,庆历国的兵力更强劲了。

但树大招风,往日里兵力最强盛的是乐安国,如今庆历后来居上,且有不断上涨的趋势,这让乐安国十分不安——这也是庆历新帝不懂得收敛锋芒的缘故,往日的战友如今却虎视眈眈,面对这种情况,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帝王,确做出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他已皇后故去多年无人照顾幼小的孩子为由,向独孤族求娶了当时独孤族族长的女儿为新皇后!

这个理由一听就很鬼扯,简直像是胡说八道,且不说他的孩子已经十七八岁了,比起他要求娶的那位也就小了几岁,光说独孤族族长的女儿都是当作下一任族长来培养的,一般人的脑子就想不出求娶这回事,但这位君王不光做了,他还做到了,不知道那位族长发了什么疯,居然答应了这件事。

总之,独孤族多了一位姻亲,庆历多了一位靠山。

至此,庆历国那些蠢蠢欲动的世家,也彻底安分了。

而独孤族族长愿意嫁女的原因,是众说纷纭,但可信度最高的传言是毕竟族长有两个女儿,可能她更加偏爱小女儿一些,想把大女儿嫁出去给小女儿让路,对于此种说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独孤族的人对此深信不疑,毕竟他们族不与外界往来多年,可多年的坚持,就在小女儿决定嫁给庆历国那个小皇子时,被打破了。

据说是去看望姐姐时,与那位皇子一见钟情,回来就吵着缠着要嫁他,那位皇子也是痴情,一连跪在族长门前好几天,最终族长眼见着苍老了好几岁,还是点了点头。

庆历国倒是欢天喜地敲锣打鼓,君王眼见着都年轻了好几岁。立刻封了那位皇子为太子,来给独孤族涨身份。

才子佳人的结合,古往今来都是佳话,婚后的二人也十分幸福,想来既无婆母刁难,站规矩的又是亲姐姐,夫君又待人极好,这样的生活果然是极幸福的。太子妃婚后没几年就诞下一名儿子,没过几年公公就离世了,丈夫继位成了皇帝,自己成了皇后,姐姐成了太后,她的日子啊,可谓是世上最幸福也不为过。

只是可怜了独孤族族长,到现在还找不着继承人,熬走了庆历国两任君主了,自己还在族长的位置上苦苦挣扎着。

说书先生一拍惊堂木,一口气灌下一盏茶:“这就是北疆战败后,庆历国的近况了。”

底下一片喝彩和掌声,突然有人发问:“怎么听说庆历国皇后诞有一子一女啊,那独孤族族长怎么会找不到继承人呢。”

说书先生比了一根指头在嘴前,压低声音说道:“这位公主啊……不可说不可说,据说陛下宠爱异常,你可曾听过‘金屋藏娇’的典故?”

“听过啊”

“这谁没听过啊”

说书先生接着老神在在,还是用一副神秘的语气说道:“据说陛下啊,在这位公主十岁那年,就为她打造了好了公主府,里面的一砖一瓦,皆是由玉砌成的!可比那金屋要珍贵多了!你说这般宠爱,怎舍得让她回独孤族当族长呢”

众人听完,皆议论纷纷,李成蹊却再也听不下去,放下茶钱,对着一旁的谢景明道:“走了。”

谢景明憋笑跟上她。

二人走出这家茶馆,李成蹊只觉身旁人有异:“你想笑就笑吧。”

谢景明不禁莞尔:“师妹,这个说书先生说的倒也有几分真。”

李成蹊撇撇嘴:“一砖一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