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家况变化(1 / 2)
到了一九九0年,农村教育改革已普遍落实,镇政府下面不设乡政府改为办事处,农村各村学校逐步撤销,一个办事处只设一个大型中心小学,属于全办事处学生的学区学校,镇上设立一个全镇中心校小学,领导各个办事处的小学。
那么上新村小学也接到上面文撤校了,全体学生合并去了市头办事处中心小学,原各村小学的老师不是正式的全部下岗回家另找出路(如金进斗老师等人),现在上面有师范生分配了,不象解放初期时那么的缺老师,大李老师和梅香是通过层层考试转正了的正式教师,而且两人多年来所教的班级学生成绩都比较优异,特别是梅香老师教的学生成绩更加突出,在全西宁镇的教师界是有名气的。因此,上新小学通知撤校时,各办事处中心小学的校长都在拉这两位优秀的李老师能到他们学校任教,但他俩最后还是决定去了市头办事处(原市头乡)中心小学任教,一是本地学校,二是离家近。
梅香去了市头小学后第一年就担任了小学六年级(那时小学已改为六年制)的班主任,任教六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程,这是校领导对她信任和寄予厚望。因市头中心小学毕业升学的重点升学率并不高,成绩一般。全镇各办事处小学都在比赛名气,上面也给各校校长有任务压力的,市头中心小学刚换了新校长想争口气,把学校提高一些知名度。市头小学当时一共有18个班级,各年级段都有三个班级,六年级毕业班也一样共有三个班,梅香老师去了后校领导研究决定要让她当六(一)班的班主任,教六(一)班、六(二)班两个班的语文课。让大李老师教六(三)班的语文,再兼任六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课,她年龄大点校领导照顾她只教一班主课轻松点,历史课一周没几堂课。
结果到了第二年毕业班小升初统考后,市头中心小学一炮走红了,全校师生及家长都兴奋不已。六(一)班共52个学生,升县一中的有6人(县一中为地区重点中学,每年全县只招最高分数线的学生200名,全县小升初所有小学加一起一共有考生九千多名),升县二中(外国语学校)共有8人(县二中也是地区重点学校,招生分数线仅低于一中),进西宁镇中学的有20人(西宁镇中学一直以来都是县重点中学,全县名校排名第五),其余18名学生全考入了镇普通中学。六(二)班共有49名学生,有3人考入一中,7人考入二中,15人考入西宁镇中学,其余23人考入普中,1个特差生没考上。六(三)班共有学生50人,考入一中1人,考入二中3人,考入镇中学10人,还有33人考入普中,其余3人没考上普中录取分数线。这是市头中心小学办学有史以来第一次破天荒的升学好成绩,以前小升初也就有过一次两个人分别考入县一中和二中的,连西宁镇中学每年考入的最多时也只有八九个不到十个人。今年全校考生考入一中的就有10人,因此市头小学的成绩让全县小学震惊,名气一下就大了。除了本办事处的学生,别的办事处的学生家长也纷纷托人把自家孩子往市头小学送。也是,作为家长,谁都想自己的孩子能考出个好成绩,小学打好基础很重要,更想能考入重点中学。
这届毕业班带结束后,梅香跟校领导提出了建议,她想自己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开始往上带,一直带到六年级毕业。不想接别人的班级教毕业班,理由一是中途接别人的班对全班学生不能全部全面地了解,以致付出多么辛苦都不能让个个学生的成绩都全部提高起来。理由二是别的老师也想自己班的学生一直带毕业为止的,到了六年级校领导把原班级老师调动了,有损他们的教学积极性和上进心。校领导听了觉得梅香老师说的很有道理,自此后校方便安排有实力的老师都从一年级开始往上带到六年级毕业为止,再轮流从一年级开始带。
颜秀俊已过了十八岁,长得结结实实,一表人才,人不光聪明而且勒快,不管家里水缸挑水还是田地里干农活都包在自己身上,尽量不让妈妈干,他知道妈妈年轻时太辛苦了,现在已经四十一岁了,身体不好也强忍着不去看医生。妹妹颜小真读书成绩不好,初中刚毕业也没什么可做,在家帮着做做家务,反正家里自从搬进了新房子住,已经不养猪养鸡了,养这些动物又臭又不卫生。父亲颜友同也算在路桥县找到了工作,帮私人货运老板开货车运货,月工资一千五。这么多年他就回家过了两次年,每次回来算是带了在外用剩下的一些钱交给家里,每月工资用剩下几百攒下来,攒了一年共四五千元回来交给老婆,但他小赌还是不会停歇的,在外该吃吃该喝喝也不会让自己吃亏,可妈妈李梅香却是一分舍不得花在自身上,有钱攒起来还完造房子的债,还得攒钱给儿子将来娶媳妇。所以小俊多辛苦都不怕,他太了解妈妈的品性了,也知道妈妈以前辛苦落下的各种小毛病,现在兄妹都长大了该让母亲省力省心点了。自从小俊初中毕业后这几年,他在家一边自修一边除了干家里的农活外,还跟舅舅去干泥水小工赚点钱交给妈妈,真是人见人夸的好小伙子。今年小俊去参加了高中毕业考,拿到了高中毕业证书了,但他为了能为家里赚钱,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决定放弃学业去学技术工作去赚钱。
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