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211 育言报(1 / 2)

加入书签

第二百一十一章

文渊阁中依旧一片暖意, 对于柳贺这个年纪的官员来说,阁中的温度就有些偏高了。

张居正将这份报纸的原卷看了数遍,方才问道:“这当真是柳泽远所作?”

“千真万确。”潘晟道, “他与姚继文二人商议出的, 但据姚继文说, 主意是泽远拿的。”

张居正沉吟半晌:“待我思索几日, 再看这事该如何办。”

潘晟点头应下,终究忍不住说了一句:“元辅,这个报纸若是使用得当,其妙处是无穷的。”

张居正也道:“我这门生的确有些小聪明。”

张居正也是容不得这些在野之人时时议论,但他毕竟是当朝首辅, 总不好因这些微末小事大动干戈, 万历三年他已纠整过一回书院, 可一切却仍如旧。

不管如何, 这妄议朝政的毛病总该扼杀掉。

且何心隐之言一日比一日过火, 长此以往, 大明江山恐怕都因此动摇。

张居正之所以看不上何心隐,便是他觉得, 何心隐所学经不住细究, 简单一点说, 何心隐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但他并非能解决问题的人。

他一心一意叫张居正离朝, 似乎朝局的一切动乱皆因张居正而起, 张居正不愿与他计较, 在他眼里, 何心隐若是当官, 恐怕一个小小县城都治理不成。

这报纸到了他面前, 张居正心想,不说头版,便是后几版内容也十分有用,若这报纸当真能推广开来,天下人都能看明白,何愁甘薯无人种?

除此之外,若将报纸内容再扩充一些,列上各地时讯、官员士绅值得表彰者,内容是填不完的。

柳贺更在报纸最后附了京中某地梅花极美,文人雅士可至此欣赏,还有某酒楼的鸭子做得十分地道云云。

潘晟方才提了,此报若是由礼部办,礼部可在其上推书、推景、推美食,如此礼部也能多一份进项。

张居正不由摇了摇头,柳贺别的都好,就是对银子有些执念,这些小钱他都要挣。

他眼下虽未给潘晟明确的答复,可心中已在思索,若这报纸当真出了,头版该印些什么。

坏处固然是有,但好处更是无穷。

……

“泽远,元辅那边可有话递来?”姚弘谟于此事倒是十分关注,毕竟细细讲来,此事其实是归他管。

姚弘谟已年近五旬,身体也不是十分康健,他只想安安稳稳将这一任礼部左侍郎干满,于前程上并无太多追求。

柳贺摇了摇头:“这几日我都未见元辅。”

张居正这人的想法本就难猜,何况报纸当真办了,尺度若掌握不好,他老人家恐怕又要生气。

“朝野议论声已十分之广,皆道元辅此番是下定决心了。”姚弘谟叹气道,“细细想来,若听元辅的将书院废除,此事倒也能了,可这报纸一旦办了,日后便会悬在你我头顶上,有差错的话,你我也躲不掉。”

柳贺道:“但我也不忍元辅受天下指责。”

“的确如此。”

除了制作报纸的框架外,这几日柳贺与姚弘谟也被各个衙门的官员找上门,废除书院虽是张居正的主意。礼部也能在这件事上发声。

张居正夺情一事便有许多官员反对,这次他欲废除书院同样如此。

柳贺便被他在翰林院的同僚们找过好几回,就连远在河南的沈鲤都写信给柳贺,请他劝阻张居正。

沈鲤也清楚书生妄议朝政的坏处,他在家乡时,书生动辄批评官府之所为,或是滋扰百姓生事,然而废除书院属于一刀切,书生又多在冲动的年纪,政令一下,事情恐怕难以挽回。

柳贺等了几日,朝中议论声越发响亮。

何心隐被下狱一事反倒令他有了更多支持者,民间许多大儒纷纷为其发声,这些大儒虽非官员,却桃李满天下,朝中许多官员都接受过他们的指导。

张居正面临的压力也不小。

以张居正以往的脾气,民间议论声如何与他何干,书院他必是要关的,但这几年下来,他隐隐觉得,柳贺似乎是可托付之人,在和徐阶的通信中,他就曾直白写道,柳贺于他,正如当初他于徐阶。

若只他一人,倒也不必畏惧天下骂名。

可他若想推柳贺,柳贺的名声必然要好一些。

何况即便他不偏私,这报纸也十分有用。

张居正思索了几日,终是又召了潘晟:“仪制、主客二司今后便归柳泽远,祠祭、精膳二司归姚继文。”

“仪制司一贯是归左侍郎的。”潘晟道,“元辅,若叫柳泽远管,恐怕名不正言不顺啊。”

张居正道:“那便令姚继文将这报纸给接了。”

潘晟:“……臣回去与姚继文详商。”

这报纸工程何其浩大,姚弘谟快五十岁的人了,如何能将这细活校对完?这担子恐怕还得落到柳贺头上。

张居正又道:“再去翰林院派几人相助。”

“众翰林都在修撰《大明会典》,恐怕抽不出空。”

张居正当即点了几个翰林的名字,又将余有丁叫来,将这报纸改为礼部和翰林院合办,柳贺好歹还挂着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