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三十二章(2 / 2)
《妻子》是丈夫视角,全篇对受害者的描述不超过三百字,却让一个可怜的女人活灵活现的跃至纸上。”
“PM老师该不会是心理医生吧。”
“不,我觉得是警察,文章里对警察的描述太有那味了,尤其是刚进入工作的年轻警察和老警察,和我们这边的片警简直一摸一样,身临其境才能做的这么真吧。”
“如果是警察写出来的东西,故事不该是‘警察英勇的侦破了分尸案,从蛛丝马迹撕破心理医生太一郎的伪装,让侦探哑口无言’吗。”
“不不不,我觉得PM老师是个女人,豪门贵妇吧,毕竟你们看他每部作品后面都有「诸多劣作,仅为他献上」这句话,这怎么看都是情话吧。”
“笑死了,既然都这么离谱,那我就浅猜个黑手党吧。”
电脑桌前,野泽凉太轻蔑一笑,在键盘上输出自己的PM政府公职人员论。
顺带,在最后加上一句——“期待新作”。
没想到,PM的新作还没等来,文坛就爆出了个大瓜。
「现实远比故事更离谱,当代‘太一郎’」
某位前段时间逝世的知名作家,除了早期的一些作品,竟然全是剽窃代写。
原因警察迟迟不肯透露作家死因,报社的记者按耐不住,潜入作家家中,无意发现了一本笔记。上面全是不同作家作品的剪辑,还有些不认识的纸片。
上面有不同字迹书写的灵感碎片,都能与作家的作品对上号,至少有二十几人。
这对作家先生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前两天还在自发哀悼,骂凶手毫无人性,这两天就塌房了?
“合着我喜欢的人是个裁缝?”
“文笔文风是模仿的,大纲剧情人设是别人的,他还有什么是自己的?”
还有些路人读者更热衷吃瓜。
作家先生生前很喜欢立人设,比如乐善好施,他曾因为领养了一个孩子和资助孤儿院而登上报纸头条,在当时昏暗的社会环境下,造成了极大的轰动。
于是他们开始扒那个被领养的孩子,惊奇的发现,没有任何一家幼稚园、小学、国中,甚至是私教机构有过那个孩子的入学记录,连警局都没有报备。
这说明作家先生领养完那个孩子,连身份证明都没给他办,更别说上学了。
其实在横滨这种低迷的经济形势下,小孩不上学算不了什么稀罕事,但谁叫作家先生现在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而且他这些年出书不少,不可能连供孩子上学的钱都出不起。
这时候,有人跳出来说那孩子有抑郁症,没法融入正常的学校氛围。
路人读者乐了,跑去个大医院一查,结果发现没有任何一家精神科医疗机构给出过那孩子有心理疾病的诊断书。那孩子有抑郁症、狂躁症什么的,全是作家先生一面之词。
“我想起了《妻子》……”
“同上,《妻子》里面的女人也是被丈夫关在家里,没有人对最开始的她伸出援手,反而觉得她的真话是发病。”
“「明明没有任何权威机构给出诊断书,他们就是对我的话深信不疑。因为引领正确的是少数人,大多人只是傀儡」靠,《妻子》的原话。”
“小说照进现实。”
“那孩子不会也被……”
“说起来现在那个孩子在哪?算算年纪他也十几岁了,应该没有孤儿院会要这么大的孩子。”
这时候,有知情人跳出来透露。
那个孩子被当杀害作家先生的凶手抓走了,不出意外已经判刑了。
同时,一份打了码的警局审讯室视频在网络上疯传。
尖酸刻薄的警察,看不清身型,声音却冷冷清清,犹如寒雪孤梅的少年。
这番扭曲真相,自以为是的审讯过程,把网络论坛和线下读者们的愤怒彻底点燃。
“我们的保护神们就是这么办案的?”
“税金小偷,垃圾!”
“你们在生气什么,他们维持这副嘴脸不是很久了吗?”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自杀率一直很高,社会环境是一回事,无论什么‘谋杀’都会被简单粗暴的认定为‘自杀’也是一个原因。”
“我妈妈就是,沾血的刀都掉在地上了,警察非要说是自杀,还威胁我们在自杀的结案书上签字,当初那个警察说,不管我们签不签字,这起案子都破不了……”
一股比龙卷风还要激烈的风潮,就这么因为一个作家的死,愈演愈烈。
*
港口黑手党顶层。
太宰治刷着电脑,沉默了半晌。
“我说我最开始没想这么多……算了,我自己都不信,一定要把痕迹全部抹除,别让任何人知道这件事背后是港口黑手党。”
引导舆论攻击政府,这可是大罪啊。
负责在背后输送首领给的情报的情报部部长:……
您清高,您一句话让他们情报部要加一个月的班。
“对了,趁着警局公信力下降,顺带把近海的航海权拿过来怎么样?我需要一些中央大臣的把柄。”
情报部部长:……
两个月加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