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番 番外9(4 / 5)

加入书签

目在六国饭店准时上演。

话说,总芭的领导们已经见过轩昂,惊讶过了。

但文工总团的领导们是直到开场前,才因为轩昂的外形而被吸引的,继而发现,他们放出去的人,他居然回来了。

这是一场规格极高的歌舞剧,因为来的全是重要人物,总团的领导们都在。

吴团一看,吓一大跳:“好小子,你居然回来了?”

两年多时间门,小伙子长高了一截不说,西服一穿,领结一打,不愧是留过学的,比之文工团上下,他倒是提前国际化了。

轩昂在出国之前,自有傲气,不愿意跟这帮庸俗的领导打招呼,但凡他们训话,他虽然会听,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会放到心上的。

当然,他骨子里是清高的,直到现在,依然瞧不上吴团这种窝窝囊囊,胆小怕事的性格,可人嘛,吃一回亏就会成熟一点,当天堂破灭时,他于人间门,就会有更多的包容,所以他上前鞠躬,握手:“吴团好。”

吴团给这孩子突然的礼貌惊到了,还是有点不信:“你居然回来了?”

在这年头,放人出国,那叫放虎归山。

放归山的老虎自己回来了,不怪吴团不吃惊。

“想家了,正好凑到飞机票,我就回来了。”轩昂说。

“你练过没,行不行,要不行就还是让老师傅上,今天的演出特别重要,可不能玩儿。”吴团说。他这样问,是因为听说很多送出国的人都不会去学正科,反而会去刷盘子赚钱的原因。

送年青人出国等于放虎归山,而最叫大家心痛的,就是他们放弃专业,去刷盘子。

轩昂看了眼舞台,说:“我上吧,我在国外也在学琴,没丢了手艺。”

“对对对,你可是咱们花了大价钱送出国学过洋玩艺儿的留学生,该由你上。”吴团往后退了两步,神态中有种轩昂从未见过的恭敬和夸赞。

轩昂还太年青,也没有学过多少文化科,更不读书,所以他不理解为什么明明知道他是老虎,出国等于归山,国家却还是要把他送出去。

也不知道为什么曾经永远在说教,讲大道理的吴团长在突然之间门,就会向他显露一种恭敬和怯生生的敬畏感。

但当在自以为的天堂上了一当,重回故土,坐在钢琴前时,轩昂于音乐的理解,就比原来更深了一些。

传统样板戏,《娘子军》和《白毛女》无疑是非常优秀的,当它们被推向国际,即使是对华国极有偏见的国家的观众们,也会在观赏完毕后,给予极高的评价和赞誉。

《血色华章》从剧本之初,就被首长们定义为是新时代的样板剧。

从一对自幼生长于书香门第,大富人家的姐妹花受到革命启迪,反抗包办婚姻,反抗旧社会,并远赴陕北寻求革命开始,它串联起了来自全国各地奔赴革命的年青人,并以他们的爱情为聚焦点,讲述了一代年青人的奋斗史。

为革命而牺牲的毛素美当然是绝对主角,但配角们也非常出彩。

有只为爱情,不顾革命的少女,也有胆怯犹豫,半路逃跑的软骨头男人,而道具,从草鞋到五星,镰刀锤子,再到婴儿的摇篮,这是另一种风格的东方风情。

而最让观众觉得新颖的是,这整部剧中,没有反派。

是的,这是一部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反面角色出场的舞剧。

但从一开始奔向革命的少女,再到黄土垄,枯井,急转直下的炮火声,恐惧,是通过演员们所表达出来的饥饿感,以及连天的炮火下,抱着婴儿无处躲避的母亲来展现的。

整部剧从布景到道具,再到音乐,都极富冲击力。

在饥饿的面孔中,它穿插着金黄的麦田,丰收的希望。

在连天的炮火声中,又穿插着婴儿的欢笑,母亲的摇篮曲。

温馨与残酷交织,毁灭和希望相伴。

剧情就在一幕幕强烈的对比和急转直下中,紧紧揪着观众们的心。

如果说曾经的短篇《血色华章》只让人感受到一个母亲的悲剧的话。

这长篇的芭蕾舞剧所展现的,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悲歌。

压迫,反抗,生存,希望,音乐和舞蹈,唯一世界上通的音乐,让五湖四海的外宾都能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去了解那么一段历史,并为之而感慨,流泪。

也让他们在剧终后,第一时间门站了起来,由衷的为演员们鼓掌。

而今天在谢幕后,还有领导慰问环节呢。

陈思雨当然期待,全团上下搓着小手就等着这一天,能跟首长握手,合影。

洗出来挂在总芭的墙上,那就是她们的光荣。

但轩昂不习惯于这个,谢完幕,在雷动的掌声中,他转身就要溜下台。

不过他还没溜下台,就被吴团长给堵回来了。

然后吴团长见首长就说:“这是咱文工□□出去的人,他回来了。”

就仿佛他回来了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似的。

但他犹还觉得不够,等下一个首长经过时,他又换了说辞:“这是咱文工□□出去的,听说有重要演出,他立刻就回来参于演出了!”

轩昂不习惯这种吹捧,也不习惯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